【全球】製造業週期指數震盪低位,庫存未見明顯堆積
美國 6 月 ISM 製造業 PMI 49.0(前 48.5),生產上升至 50.3 重回擴張區間(前 45.4),新訂單 45.4 、僱傭 45.0 仍維持在榮枯線以下。不過觀察關鍵的庫存指標,客戶端存貨 46.7(前 44.5)位於 50 以下,未看到庫存明顯堆積。
台灣製造業 PMI 再度下滑至 49.6(前 51)的收縮區間,新訂單下滑至 47.1(前 49.1),庫存則是小幅上升。電子光學產業仍然是最穩健的產業 55.5(前 55.8),主要反映 AI 需求的支撐。
中國官方製造業 PMI 小幅回升至 49.7(前 49.5),新質生產力相關的高技術製造業 51.4(前 50.9)第五個月擴張;然而,傳產類的高耗能產業 PMI 47.8(前 47.0)難以脫離衰退區間,持續凸顯經濟新、舊動能拉扯的結構性因素。
6 月 全球製造業週期指數 震盪在 -0.35 (前 -0.42),新訂單多處保守,使美、中、台 新訂單減庫存 均有所下降,分別為 -0.3(前 3.1)、 2.1(前 3.3)、 -0.70(前 3.2),所幸目前庫存指數都維持在 50 以下,顯示在前一波廠商提前拉貨後,沒有出現明顯庫存壓力。
美國 6 月製造業 PMI 維持收縮,不確定性困擾廠商
美國 6 月 ISM 製造業 PMI 49.0(前 48.5),略高於市場預期的 48.8,細項當中生產出現較明顯改善,上升至 50.3 重回擴張區間(前 45.4),不過新訂單 45.4 、僱傭 45.0 仍維持在榮枯線以下,使整體製造業連續第四個月落於收縮區間。
從受訪者回應來看,企業仍普遍提及關稅問題,認為對於前景最貼切的形容詞還是「不確定性」,客戶不願做出承諾,企業也難以做出規劃,導致業務受累。所幸觀察關鍵的庫存指標,終端的客戶端存貨 46.7(前 44.5)仍然位於 50 以下,各地區聯儲的存貨指數也普遍未看到庫存明顯堆積。
台灣 6 月製造業 PMI 下滑至收縮區間,AI 領域獨強
台灣 6 月製造業 PMI 再度下滑至 49.6(前 51)的收縮區間,細項中新訂單和生產指數再度下滑至 47.1(前 49.1)和 47(前 50.8),客戶庫存小幅回升至 47.8(前 45.9),反映提前備貨的需求仍在,製造業採購經理人對未來六個月展望仍處於 39.8(前 40.9)的低檔,保守看待後續需求。
產業出現明顯分歧,電子光學仍然是最穩健的產業 55.5(前 55.8),反映 AI 需求的支撐,但其他產業普遍回落至衰退,包括食品紡織 46.5(前 49.1)、原物料 41.2(前 46.7)、交通工具 43.8(前 43.9)。
中國 PMI 小步回穩,內需確定性強於外需
6 月中國官方製造業 PMI 為 49.7(前 49.5),小幅回穩。細項中,出口訂單繼上月顯著反彈後,本月僅回升 0.2 個百分點至 47.7(前 47.5),改善幅度不高,反映 7/9 關稅豁免日前,國際貿易環境的不確定性壓抑經理人信心。
不過,生產 51.0(前 50.7),新訂單 50.2(前 49.8)進入到擴張區間,顯示國內消費補貼、高科技投資下的內需韌性,部分對沖了外需的不確定性,成品庫存 48.1(前 46.5)有所回升,整體新訂單減庫存指標穩定在 2.1(前 3.3)。
結構上看,受上半年消費補貼、 618 促銷支撐,消費品 PMI 50.4(前 50.2)連續兩個月擴張,同時,新質生產力相關的高技術製造業 51.4(前 50.9)第五個月擴張;然而,傳產類的高耗能產業 PMI 47.8(前 47.0)難以脫離衰退區間,持續凸顯經濟新、舊動能拉扯的結構性因素。
結論
6 月 全球製造業週期指數 小幅提升至 -0.35 (前 -0.42),美、中、台新訂單減庫存 則均有所下降,分別為 -0.3(前 3.1)、 2.1(前 3.3)、 -0.70(前 3.2),所幸目前庫存指數都維持在 50 以下,顯示在前一波廠商提前拉貨後,沒有出現明顯庫存壓力,但訂單仍維持疲弱,下半年廠商訂單需求回溫與否將是觀察重點。
更多下半年的經濟與投資分析,我們將在 7/8 舉行的 全球經濟展望 與用戶分享我們的觀點。
推薦閱讀
-
【財經M平方】 2025 年 7 月投資月報
-
【行情快報】審判日近逼,聯準會兩大關鍵政策!
加入〈財經M平方〉官方Line,掌握最新行情!
相關圖表
- 中國-官方製造業PMI細項
- 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
- 台灣-PMI未來六個月景氣展望vs.台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