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偉達再封神:市值破4萬億美元,問鼎全球第一!
英偉達(NVDA)週三市值達到4萬億美元,成爲全球首家市值達到這一里程碑的上市公司,鞏固了其作爲華爾街最受青睞股票之一的地位。
得益於對人工智能技術需求的持續飆升,這家領先芯片設計公司的股價週三上漲2.5%,至164美元左右。
早在2023年6月,英偉達的市值就首次達到了1萬億美元,而且這種飆升勢頭有增無減,在大約一年的時間裏,英偉達的市值增長了兩倍多,超過了蘋果(AAPL)和微軟(MSFT)這兩家市值超過3萬億美元的美國公司。
在最近幾個月特朗普引發的關稅動盪中,蘋果股價暴跌,英偉達與微軟交替佔據全球市值榜首,最終英偉達一馬當先,率先突破4萬億美元。該公司已經從4月份的低點反彈了約74%,今年飆升了22%,創下了歷史新高。 這得益於其在人工智能(AI)熱潮中的領軍地位,爲AI發展提供核心動力。

英偉達股價最新一輪上漲的催化劑,是其最大客戶對AI支出的堅定承諾,顯示其計算系統需求依然旺盛。彭博社彙編的分析師平均預期顯示,微軟、Meta(METS)、亞馬遜(AMZN)和谷歌(GOOGL) 等科技巨頭,下一財年資本支出預計達3500億美元,高於本財年的3100億美元。這些公司貢獻了英偉達40% 以上的營收。 截至4月的季度,英偉達營收達441億美元,同比增長69%。
扎克斯投資管理公司(Zacks Investment Management)的客戶投資組合經理布萊恩•穆桑(Brian Mulberry)表示,對英偉達的芯片“顯然有巨大的需求”。他補充稱,AI的發展需要英偉達的產品才能進入下一階段,市場在4月份以來的迅速反彈中重新關注了這一點。“這是相當了不起的90天。這是毫無疑問的。”
“英偉達芯片的需求顯然極爲旺盛,”扎克斯投資管理公司客戶組合經理布萊恩·馬爾伯裏(Brian Mulberry)表示,其產品是AI進入下一階段的必需,而市場在4月以來的快速反彈中已重新聚焦這一點。“(該股)過去90天的表現相當驚人,這一點毋庸置疑。”
跌宕起伏的登頂之旅
英偉達的成功並非一帆風順。今年早些時候,中國初創公司DeepSeek憑藉其功能強大且據稱成本低廉的AI模型震驚華爾街和硅谷,引發市場對“AI支出將很快萎縮”的擔憂,並導致英偉達1月股價暴跌。
4月特朗普的關稅威脅加劇了全球宏觀經濟擔憂,進一步引發拋售——通常會逢低買入英偉達的投資者,紛紛從漲幅最高的股票轉向防禦性板塊。
5月,隨著貿易談判取得進展,且財報顯示大客戶支出“全速推進”,投資者重拾對風險資產的信心,英偉達股價再度起飛。月末,該芯片製造商自身的財報以及首席執行官黃仁勳(Jensen Huang)對全球行業趨勢的表態鞏固了其在AI領域的核心地位。
在5月的財報電話會議上,黃仁勳表示,AI對“每個國家”和“每個行業”都是必要的。“我們都知道,AI是一項不可思議的技術,它將改變每個行業,從軟件開發方式到醫療保健、金融服務、零售,我想,還有交通運輸、製造業等所有行業,”他說,“而我們正處於這一切的開端。”
未來的上漲催化劑
馬奧尼資產管理公司總裁肯·馬奧尼(Ken Mahoney)表示,下一個可能推動英偉達股價上漲的催化劑是即將到來的財報季。
“我們將關注該公司是否會像往常一樣,業績超預期並上調指引,”他說,並補充稱英偉達當前估值低於十年均值,意味著仍有上漲空間。
該股當前遠期市盈率約爲33倍。馬奧尼稱,“考慮到其營收增長,其實不算貴,實際上,其股價正努力跟上盈利增長的步伐。”
在彭博社追蹤的分析師中,近90%對英偉達給予“買入”類評級,平均目標價顯示未來12個月漲幅略超6%。
韋德布什證券公司分析師丹·艾夫斯(Dan Ives)在6月27日的研究報告中寫道,“全球有一家公司是AI革命的基石,那就是英偉達。”
英偉達最初因圖形處理器(GPU)聲名鵲起,這類產品深受PC遊戲玩家青睞。如今,該公司正憑藉旨在爲自主機器人和自動駕駛汽車提供動力的新AI模型大步向前。在3月的年度開發者大會上,英偉達發佈了備受追捧的Blackwell芯片的升級版——Blackwell Ultra,稱其將更好地支持具備更復雜推理能力的AI模型。
英偉達在AI淘金熱中的核心地位,也使其黃仁勳進入特朗普的視野,使其影響力超越科技行業。
黃仁勳曾與特朗普會面,並在5月陪同他出訪沙特,同行的還有其他幾位知名科技高管。此外,英偉達還是“星門計劃(Project Stargate)”的合作伙伴——這是特朗普1月宣佈的一項5000億美元AI基礎設施倡議,被其稱爲擴大美國科技影響力的關鍵舉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