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偉達衝破4萬億美元市值大關,AI霸主還能走多遠?
在前一日未能維持所需價格、錯失4萬億美元市值的英偉達(NVDA.O),終於在週四“達陣”成功。
英偉達的股價當日上漲0.8%,以164.10美元收盤——這是首次收於超過實現4萬億美元市值所需的163.93美元之上。此前週三盤中股價曾觸及164.42美元高點,但最終回落至相當於3.974萬億美元市值的水平收盤。
儘管蘋果(AAPL.O)和微軟(MSFT.O)早已領先多年,但英偉達仍率先達成4萬億美元的里程碑。根據道瓊斯市場數據,蘋果早在2018年就突破了1萬億美元,微軟則在2019年達到這一水平,而英偉達則是在2023年首次突破1萬億美元市值。
自4月4日創下年內最低收盤價94.31美元以來,英偉達股價實現強勢反彈。
分析師們對英偉達成功解決其Blackwell人工智能平臺在產能提升方面的問題表示樂觀。Navellier & Associates創始人路易斯·納維利爾(Louis Navellier)在週四的一封電郵中表示:“我很自豪英偉達是我管理賬戶中佔比最大的持倉。”他還稱自己“無意出售該公司股票,因爲它仍是主導AI革命的壟斷者。”這些評論來自他近期播客的一期內容總結。
華爾街分析師們也認爲英偉達的市值仍有進一步上升空間。巴克萊分析師在6月上調英偉達目標價至200美元,反映出對Blackwell平臺部署的樂觀看法;若股價達到該價位,其市值將達4.9萬億美元。與此同時,Loop Capital的Ananda Baruah給予英偉達250美元目標價(據FactSet數據),若達成,市值將升至6萬億美元。
本週早些時候,花旗分析師Atif Malik指出,英偉達有望從“主權AI”(即爲各國建立的AI基礎設施)中獲得“數十億美元”的收入——而這一趨勢在今年已經迅速升溫。
據彭博社週四下午報道,黃仁勳將在訪華前與前總統特朗普會面。英偉達對此不予置評,白宮尚未回應置評請求。
此前彭博也曾報道,特朗普計劃限制先進芯片對馬來西亞和泰國的出口,以防止通過這些國家中轉、將芯片走私入中國。據稱該決策尚未最終敲定,可能會有變動。
瑞穗證券(Mizuho Securities)分析師喬丹·克萊因(Jordan Klein)在週四致客戶的一份報告中寫道,他不理解英偉達爲何“現在會認爲自己能開發出一款對中國合規、卻不會很快被封鎖的新芯片。”他認爲此舉看上去“註定會導致後續減值或沖銷”,畢竟英偉達今年早些時候已因H20芯片計提了45億美元的費用。
克萊因表示,若英偉達在中國市場的營收出現改善,“‘或許’可能成爲某種正面催化劑”,但他也指出,該收入“可能像推文發佈那樣迅速消失”,這也可能是爲什麼市場對最新的“中國機會”反應冷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