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稅未明 7月車輛貨物稅腰斬
美國對等關稅衝擊車市的影響浮現。財政部12日發布稅收統計,7月車輛貨物稅實徵淨額年減39億元、45.6%,創近兩年半最大減幅,除去年基期偏高外,財政部直言,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對等關稅的不確定性,同時反映在新車掛牌數減少。
財政部統計處副處長劉訓蓉表示,受美國對等關稅的影響,不僅車市,近期包括投資、消費及購屋信心也均轉趨保守,連帶使得相關稅收減少,加上政府因應關稅實施所得稅延分期繳納措施,今年稅收表現可能受「壓制」。包括營業稅、關稅、貨物稅、證交稅和土增稅,前七月預算達成率都低於100%。
對等關稅讓民眾觀望後續汽車貨物稅和關稅是否調降,因此延緩購車,財政部指出,這幾個月的趨勢來看,不論汽車貨物稅或小客車關稅確實都一路下降,可見相關品項的稅收受對等關稅影響「滿多的」。
其中7月車輛類貨物稅實徵46億元,年減39億元,減幅45.6%更是近兩年半最大減幅;前七月車輛類貨物稅實徵金額合計393億元,年減124億元、減幅24%。至於小客車關稅7月實徵15億元、年減24億元,年減幅高達61.5%;前七月實徵189億元、年減57億元、減幅23.2%。
至於前七月總稅收實徵2.3兆元,較去年同期減少490億元,對照全年預算數的達成率僅6成,且較過去四年稅收高於預算數(超徵)金額都高於3千億元,今年有可能出現五年以來首度短徵。
對此,財政部表示,還必須要觀察未來證交稅及營所稅暫繳等狀況。官員坦言,去年在編列2024年稅收預算時,「確實沒有考量到有對等關稅的因素」。
財政部統計,7月單月創新高的稅目,包括印花稅和總稅收。其中7月總稅收8,768億元,年增幅高達3.1倍,主要是今年因應對等關稅,財政部宣布所得稅申報期間延長一個月至6月底,使得相關稅款集中在7月入帳,屬於特殊狀況。
前七月創同期新高的稅目則有綜所稅、房屋稅、牌照稅、印花稅和娛樂稅,財政部強調,房屋稅是因為囤房稅2.0今年首度申報,前七月實徵淨額年增8%(73億元)達985億元。
查看原始新聞
※ 本文由《工商時報》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點我加《工商時報》LINE好友,財經新聞不漏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