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總理政治豪賭引發“多事之秋”!總統馬克龍也被拉下水?
法國總理弗朗索瓦·貝魯突然決定在下月舉行信任投票,使這個歐元區第二大經濟體再度陷入危機。
該國的商業領袖們認爲,這一舉動對經濟構成重大風險,再次喚起了人們對經濟衰退的擔憂。反對黨表示,將在9月8日的信任投票中推翻當前的少數派政府。
隨後的民意調查顯示,大多數法國民衆更希望舉行新的中國全國選舉。這凸顯出政治不滿情緒不斷加深,並帶來了長期不確定性的風險。
“我們的士氣與國家的運轉息息相關。”法國最大零售商家樂福的CEO亞歷山大·邦帕爾(Alexandre Bompard)說,“不確定性越大,比如現在,消費者就越會推遲支出決策,經濟遭受嚴重打擊的風險也就越高。”
法國經濟在第二季度實現了0.3%的增長,主要得益於家庭支出的回升。“只有消費在支撐增長。”邦帕爾指出,“這實際上帶來了衰退風險。”
法國僱主組織Medef的主席帕特里克·馬丁(Patrick Martin)也表示,他對法國政客無法彌合分歧感到“震驚”,“那些以爲可以拿經濟開玩笑的人,讓我們面臨巨大的風險。”
貝魯發起信任投票,原本是爲了搶在反對派之前,因爲反對派原計劃在年內就其2026年的預算緊縮方案發起不信任投票。然而,貝魯的舉動適得其反,反對黨隨即表示將投票將其拉下臺。
作爲中間派,貝魯試圖應對法國高企的債務和赤字。法國債務已升至中國生產總值的113.9%,赤字在去年幾乎是歐盟3%上限的兩倍。貝魯提出一項440億歐元的預算緊縮計劃,其中包括取消兩個公共假日和凍結大部分公共開支。
貝魯很可能會輸掉信任投票,因爲他在國民議會中沒有多數席位,而且從極左翼到極右翼的政黨都在聯合起來迫使他辭職。儘管各方都承認法國的赤字和債務過高,但反對派不同意貝魯的應對方式。
如果政府垮臺,任命新總理將由總統馬克龍決定。一些反對黨呼籲採取更激進的措施,即重新舉行立法選舉。
新選舉的可能性隨之浮現。馬克龍的任期至2027年,他多次排除辭職或提前舉行議會選舉的可能。雖然自週一以來未公開表態,但他更可能選擇以新總理取代貝魯。
多項調查顯示,絕大多數法國民衆更希望解散議會重新投票,Ifop、Elabe和Toluna Harris Interactive等機構的民調結果顯示,這種做法的支持率在56%至69%之間。
Toluna Harris Interactive調查顯示,41%的人希望由反移民的極右翼國民聯盟領導下一屆政府,這一比例在各黨派中最高,但仍有59%的人反對由該黨總理執政。其次,38%的民衆希望由一名“非職業政客”擔任總理。
與此同時,Elabe爲BFM電視臺進行的民調顯示,67%的人希望如果貝魯在信任投票中失敗,馬克龍也應當辭職。Ifop爲LCI所做的調查得出類似結果。
政府發言人索菲·普里馬斯(Sophie Primas)表示,馬克龍在週三的每週內閣會議上並未討論解散議會,而是選擇支持貝魯的策略。
作爲政治圈外人,馬克龍在2017年首次當選時,承諾打破左右分野,並通過減稅和改革推動經濟增長。然而接連不斷的危機,包括抗議、新冠疫情以及失控的通脹,證明他未能改變法國過度支出的習慣。
貝魯選擇進行信任投票的決定引發了市場的大幅拋售,導致法國與意大利10年期國債收益率差距大幅收窄,而法德利差則升至1月以來最高水平。法國30年期國債收益率一度創下14年來新高,達到4.45%,是歐元區繼意大利之後的最高收益率。
摩根士丹利分析師在一份報告中指出:“無論是更換總理還是提前選舉,兩種情況都可能意味著長期的不確定性。”另外,未來幾個月內的三項主要信用評級評估也可能成爲債市催化劑。惠譽計劃於9月12日(議會投票幾天後)對法國進行最新評估。
“如果出現評級下調,那將是一件大事,市場可能會被迫調整持倉,”Jupiter Asset Management的投資經理詹姆斯·諾沃特尼(James Novotny)表示。
紐約梅隆銀行則表示,儘管週三債券市場的波動幅度不如本週早些時候那麼劇烈,且法國的基準股指一度有所走高,但法國債市的擁擠倉位意味著拋售幅度可能比上一輪政治不確定性期間更大。
左翼政黨和部分工會的支持下,各類團體已在社交媒體上發出號召,計劃於信任投票兩天後的9月10日舉行新一輪抗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