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萬億市值是泡沫?分析師:英偉達正在變得越來越“便宜”!
儘管人們對英偉達公司高達4.4萬億美元的市值可能使其股票進入泡沫區域而憂心忡忡,但其營收的迅猛增長仍持續吸引著投資者購買。
本週,英偉達的財報雖然沒有達到華爾街期望的“爆炸性”增長,但數據顯示,它的銷售額增速仍快於絕大多數科技公司。根據彭博資訊彙編的數據,英偉達未來四個季度的營收預計將至少增長42%,而同期以科技股爲主的納斯達克100指數的平均營收增速約爲10%。
實際上,隨著分析師上調盈利預期,英偉達的股票正在變得更便宜。目前,英偉達的市盈率低於33倍,低於三週前的35倍。納斯達克100指數的市盈率爲27倍,而該指數中的100家公司裏,有30家公司的估值高於英偉達,其中包括星巴克和奈飛公司。
“如果你回到幾年前,人們會說,一家如此大的公司不可能增長得這麼快,”格倫維尤信託公司(Glenview Trust)的首席投資官比爾·斯通(Bill Stone)說,“這個估值絕對不離譜,尤其是對於那些超高速增長的公司來說。”
作爲對比,看看另一家公司——帕蘭蒂爾科技公司(Palantir Technologies Inc.)。其股價在過去12個月裏上漲了421%,是2025年納斯達克100指數和標普500指數中表現最好的股票。這家數據分析軟件製造商未來一年的營收增長預計與英偉達相似,但其市盈率高達約200倍,使其成爲標普500指數中估值最高的股票。
如果市值高達4.4萬億美元的英偉達,擁有與帕蘭蒂爾相同的市盈率,那麼其市值將達到約26萬億美元,股價也將上漲約500%。
繁榮與蕭條
即使在少數幾家市值巨大的科技公司中,英偉達的估值也不算特別突出,儘管它的增長速度要快得多。微軟公司的市盈率是32倍,而蘋果公司的市盈率是30倍。這兩家公司本財年的營收增長預期,僅爲英偉達的一小部分,分別爲14%和6%。
半導體行業的歷史以其繁榮-蕭條週期而聞名,這有助於抑制英偉達的估值。在過去二十年裏,費城半導體指數曾因需求下滑,出現過兩次超過45%的回調。因此,投資者擔心用於人工智能計算的芯片支出,也就是英偉達的專長,在某個時候會降溫是合理的。
“唯一的爭議是,當每個人都建造了所有數據中心之後,增長是否會從爆發式變成零增長,”自由資本市場公司(Freedom Capital Markets)的董事總經理保羅·米克斯(Paul Meeks)說,“這就是人們所擔心的。”
但英偉達的財報顯示,這種情況不太可能在短期內發生。英偉達首席執行官黃仁勳在週三表示,該公司的人工智能機遇是“巨大的”。他估計,到本十年末,人工智能基礎設施的支出將達到3萬億至4萬億美元。
詹尼·蒙哥馬利·斯科特公司(Janney Montgomery Scott)的首席投資策略師馬克·盧西尼(Mark Luschini)表示:“當你觀察增長速度或市盈增長比(PEG)時,這表明英偉達的估值相當合理。我們可能會看到市盈率大幅走高,甚至可能高達60倍。”
相對便宜
一個公司的市盈增長比(PEG)是通過將其市盈率除以利潤增長率來計算的。數字越低意味著價值越高。根據彭博社彙編的數據,英偉達的市盈增長比爲0.8,是“七巨頭”科技公司中最低的,也遠低於其過去五年1.5的平均水平。
情況並非總是如此。2023年,英偉達的預測市盈率曾短暫地超過60倍,隨後該公司公佈了一系列因“芯片軍備競賽”而推動的爆炸性財報。事後看來,這個價格被證明是被低估的。自2023年5月18日其估值達到預測市盈率63倍的峯值以來,英偉達股價已上漲超過400%。
詹努斯·亨德森公司(Janus Henderson)的投資組合經理理查德·克勞德(Richard Clode)表示,這部分是因爲在兩年多的時間裏,英偉達的增長一直持續超出華爾街的預測。
“如果你堅信自己的‘E’(盈利)會更高,那麼實際上,英偉達的估值從未過於具有挑戰性,”克勞德說,“現在依然如此。”
格倫維尤信託公司的斯通表示,考慮到微軟和谷歌母公司Alphabet等科技巨頭正在向人工智能基礎設施投入數百億美元,沒有理由預計這種趨勢在近期會消失。
斯通說,英偉達“是絕對主導市場的領導者,這理應獲得估值溢價,特別是考慮到它所擁有的利潤率。歸根結底,目前仍然是供不應求,這是一個很好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