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上訴法院裁定特朗普關稅政策違法,全球貿易伙伴陷入戰略迷茫
一場針對美國總統特朗普的全球關稅政策的法律鬥爭正在加劇——聯邦上訴法院裁定這些關稅依據緊急狀態法屬非法徵收,全球貿易的混亂局面因此延續。
華盛頓聯邦巡迴上訴法院法官小組以7比4的投票結果於上週五晚間作出裁決,這對特朗普構成重大挫折,儘管雙方均從中找到可自辯的立足點。多數法官支持國際貿易法院五月關於關稅非法的判決,但應特朗普政府要求,法官們暫維持關稅現狀以待案件審理,並暗示任何禁令都可能僅限於對提起訴訟的當事人適用。
此案後續走向尚未明朗。特朗普政府可迅速向最高法院提起上訴,亦可允許貿易法院重新審理此案,並可能縮小針對其關稅的禁令範圍。
“我們的貿易伙伴此刻必定感到茫然與困惑,”亞洲協會政策研究所高級副會長、資深美國貿易談判代表溫迪·卡特勒(Wendy Cutler)在LinkedIn發文中表示,“許多國家已與我們達成框架協議,部分仍在談判中。”
此案牽涉數萬億美元全球貿易額,由民主黨主導的州政府及一批小型企業聯合提起。若最終裁定特朗普關稅違法,其貿易協議體系將被顛覆,政府更將面臨數千億美元已徵關稅的退款訴求。
“判決令人欣慰。法院認同這些關稅實施方式非法,意義重大。”家族玩具企業Learning Resources Inc.負責人埃拉娜·魯夫曼(Elana Ruffman)表示。該公司曾就特朗普根據《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IEEPA)徵收的關稅提起訴訟並勝訴。
Faegre Drinker Biddle & Reath LLP律師事務所的貿易律師莫莉·西特科夫斯基(Mollie Sitkowski)在上週五致客戶報告中指出,此次裁決“並不直接適用”於依據緊急狀態法對巴西或印度徵收的關稅,且可能未涉及針對價值800美元以下包裹取消“最低免稅額”豁免的獨立政策。
聯邦巡迴上訴法院在判決中明確,特朗普依據IEEPA徵收關稅的行爲錯誤。該法院認爲,這部聯邦法律立法初衷從未包含此類用途。判決書特別強調,法律文本中未提及“關稅或其任何同義詞”。
“法院再次裁定總統不能虛構經濟緊急狀態來爲數百億美元關稅正名,”作爲關稅訴訟當事方之一的紐約總檢察長利蒂希婭·詹姆斯(Letitia James)在聲明中表示,“這些關稅本質是對美國民衆徵稅——推高全美工薪家庭與企業成本,加劇通脹與失業危機。”
本次裁決針對特朗普以“解放日”爲名實施的全球基準10%關稅。該政策已生效數月,政府聲稱旨在應對美國貿易逆差引發的國家緊急狀態。裁決同時影響對墨西哥、中國和加拿大加徵的額外關稅——特朗普曾以美國持續氾濫的芬太尼危機(其同樣被定義爲IEEPA框架下的國家緊急狀態)爲由辯護。
裁決亦涵蓋特朗普於8月7日對數十個未能在8月1日前與政府達成貿易協議國家實施的“對等關稅”。此後政府陸續宣佈多項豁免與延期措施,部分國家的最終關稅待遇仍懸而未決。
特朗普的關稅政策早在五月已被曼哈頓國際貿易法院裁定非法。聯邦巡迴上訴法院爲受理上訴暫緩執行該判決,使政府得以在談判期間持續以關稅相脅。
上週五裁決公佈前數小時,特朗普內閣成員曾向上訴法院警告:推翻總統關稅權將嚴重損害美國外交政策。中國財政部長貝森特稱此舉將導致“危險的外交窘境”並破壞貿易談判。裁決當晚,特朗普在X平臺發文宣稱:“若關稅取消,國家將陷入徹底災難。”
曾任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談判代表近三十年的卡特勒指出,政府對貿易協議的擔憂恐成現實。她在發文中分析,遭50%關稅打擊的印度“必感歡欣”,歐盟爲協議獲取成員國批準的努力可能受質疑,日韓等僅達成口頭協議、缺乏文本的國家或選擇放緩進度以待美國法律明朗化,同時繼續施壓降低汽車關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