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低估美聯儲獨立性危機,明年5月後要徹底“變天”了?
英國《金融時報》一項調查顯示,經濟學家們警告,金融市場尚未充分消化特朗普攻擊美聯儲所帶來的風險,包括通脹高企以及投資者對美國國債喪失信心。
這位美國總統對這家全球最具影響力央行的干預,引發了外界的擔憂,即美聯儲通過設定利率控制通脹的能力恐將受損。
此次調查覆蓋94位駐美國和歐洲的經濟學家,許多受訪者擔憂,一旦美聯儲主席鮑威爾任期結束,這些攻擊將導致美聯儲出現永久性轉向:更優先考慮就業和降低政府借貸成本。
“美聯儲將淪爲政府的傀儡,”聖母大學經濟學家克里斯蒂安妮·鮑邁斯特(Christiane Baumeister)表示,她也是受訪者之一。其他多位參與者則將美國貨幣政策前景描述爲“糟糕透頂”“一片混亂”和“一場災難”。
自開啓第二任期以來,由於鮑威爾一直拒絕降息,特朗普多次抨擊美聯儲,還將其稱作“蠢貨”。
8月底,白宮升級攻擊力度,宣佈立即解僱美聯儲理事莉薩·庫克(Lisa Cook)。庫克拒絕離職,並通過法律途徑對抗特朗普。法律學者表示,這將成爲檢驗白宮對央行影響力邊界的關鍵案例。
上週三至週五期間,《金融時報》對學術界和私營部門經濟學家開展線上調查,94位受訪者中有89人警告,這場風波已損害美聯儲的公信力。
超過四分之一的經濟學家擔憂,到2029年特朗普任期結束時,美聯儲將無法履行其法定職責——在不受政治影響的情況下設定美國借貸成本。但有45%的受訪者認爲,目前判斷屆時央行會處於何種狀態還爲時過早。
超過五分之一(28%)的受訪者持謹慎樂觀態度,他們預測,儘管到2029年美聯儲獨立性會有所下降,但仍能正常履行職責。國會對白宮權力存在制衡作用:總統提名高級官員、批準修改央行治理規則,均需參議院多數支持。特朗普最新提名的美聯儲理事候選人斯蒂芬·米蘭(Stephen Miran)的聽證會定於週四舉行。
52%的受訪經濟學家(佔多數)預計,明年5月鮑威爾主席任期結束後,美聯儲的政策重心將立即發生變化。他們預測,屆時美聯儲會“以犧牲物價穩定爲代價”,更側重於降低政府借貸成本和保障就業。

經濟學家們普遍認爲,若特朗普的攻擊導致央行獨立性削弱,將對全球最大經濟體造成損害。
“這是大多數經濟學家達成共識的領域,”密歇根大學經濟學教授呂迪格·巴赫曼(Rüdiger Bachmann)表示,他補充稱,美聯儲的獨立性“有助於實現更低且更穩定的通脹,維護金融穩定”。
42%的受訪者認爲,特朗普的攻擊可能釋放強勁的通脹壓力;另有35%的受訪者表示,投資者對美國國債可能喪失信心是最大風險。

僅有1位受訪者表示,特朗普對美聯儲獨立性的攻擊,不會對美國經濟構成“實質性風險”。
自1951年以來,美聯儲便擁有在不受政治壓力干擾的情況下設定利率的權力。過去幾十年間,雖有多位美國總統呼籲降低借貸成本,但無人像特朗普這般激進。
特朗普希望將借貸成本降至1%,以刺激經濟,併爲政府“節省數千億美元”的再融資成本。
“要了解白宮試圖控制美聯儲所面臨的風險,我們只需看看土耳其的例子,”德國巴登-符騰堡州銀行(LBBW)首席經濟學家莫里茨·克雷默(Moritz Kraemer)表示,他補充稱,美元“可能喪失的公信力”比土耳其里拉更多。
私人銀行J·薩夫拉·薩拉辛銀行的卡斯滕·尤尼烏斯(Karsten Junius)表示,美聯儲必須“爲生存而戰,否則恐引發美元危機”。
此前特朗普威脅解僱鮑威爾時,曾引發投資者強烈反應,但此次庫克被解僱的消息公佈後,市場反應平淡。
《金融時報》調查中82%的受訪者認爲,迄今爲止,金融市場僅部分或輕微消化了白宮對美聯儲的干預;另有12%的受訪者認爲,目前市場完全未消化這些攻擊帶來的影響。

“金融市場的抵制力度可能不足以改變局面,”LH邁耶公司的德里克·唐(Derek Tang)表示,他補充稱,特朗普若成功對美聯儲構成威脅,“可能只會助長對其他央行的攻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