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偉達啓動600億美元股票回購計劃:戰略自信,還是資本浪費?
英偉達(NVDA.O)上周宣佈,公司將把股票回購計劃擴大至創紀錄的600億美元。
英偉達公司已積累了570億美元的現金儲備,而且還在持續增長。因此,英偉達宣佈,將股票回購計劃提升至創公司紀錄的600億美元。
這一決定再次在華爾街引發了爭論:對於一家市值達4萬億美元的公司而言,這樣的操作是否合理?
英偉達在本財年上半年回購了243億美元的股票。這項600億美元的新授權是繼去年英偉達更新回購計劃並獲批500億美元額度之後的進一步擴大。而這500億美元的回購額度又是前一年250億美元額度的兩倍。
在500億美元回購計劃宣佈後,分析師對該舉措是否明智意見不一。而如今,新增的600億美元計劃進一步加劇了討論。
Freedom Capital Markets董事總經理Paul Meeks表示,他並不支持高速成長的科技公司進行股票回購,尤其是那些未來還有繼續高速增長潛力的企業。
Meeks在接受MarketWatch採訪時表示,“英偉達現金流非常充沛,”公司沒有大額資本支出,而且通過戰略收購提高了自由現金流。
Meeks指出,公司在進行股票回購時,他通常會質疑是否有更好的資金用途,例如投資於新產品研發管線,“因爲一旦AI基礎設施建設放緩,這將變得非常重要。”
他提到了英偉達近期推出的、售價3500美元、基於Blackwell架構的機器人計算機Jetson Thor,並表示這表明公司“顯然正在定位自己成爲黃仁勳所稱的‘物理AI’領域的領導者。”
對於一家市值4萬億美元的公司來說,Meeks表示:“我不確定回購是否真的那麼重要,儘管它可能有助於避免員工期權導致的股份攤薄。”
“就這次而言,我寧願看到這筆錢花在別的地方,”他說。
這項600億美元的新增回購授權沒有時間限制,這讓Meeks認爲,公司可能“更多是在做姿態展示——因爲它太大了,即便真回購,也不會顯著降低流通股數。”
英偉達可能是在向市場展示:即使股價已接近歷史高點,‘我們依然認爲還有上漲空間’。
對於Meeks來說,企業進行大規模回購時,通常令人擔心其研發管線是否足夠強大。
“現在最典型的例子可能就是蘋果,”Meeks指出,蘋果(AAPL.O)已經連續四年沒有實現強勁的營收增長。但這家科技巨頭仍然能展示每股收益的兩位數增長,因爲“通過回購股票降低股本,帶來了5%-6%的增長。”
今年5月,蘋果公司董事會批準了最多1000億美元的新回購計劃,此前一年的回購額度爲1100億美元。
在英偉達的例子中,Meeks說:“我希望英偉達確實有產品規劃,無論是自動駕駛還是機器人。”
另一方面,Navellier & Associates 投資管理公司創始人Louis Navellier表示,他認爲英偉達的回購計劃是一個好主意。Navellier指出,英偉達是他投資組合中的最大持倉之一。
英偉達公佈了第二財季財報後,股價有所下跌。數據中心業務略有遜色,加上公司在10月季度前景中未納入中國市場,可能導致股價小幅下滑。
Kress在電話會上表示,由於持續的“地緣政治問題”,英偉達沒有將H20芯片收入計入業績指引,但如果緊張局勢緩和,公司可能在該期間出貨20億至50億美元的H20芯片。
Navellier告訴MarketWatch,這項600億美元的回購計劃可能是公司對自身充滿信心的體現。“董事會一直在批準回購計劃,而且額度越來越大,這是個好兆頭,”他說。
除了強勁的現金流外,英偉達還有著“驚人的運營利潤率”,Navellier說。即使利潤率在下降,“但是從70%的高位開始下降的,”他補充道。
CFRA Research股票分析師Angelo Zino告訴MarketWatch,他的團隊認爲,隨著增長率放緩、自由現金流改善,現金回報給股東會越來越成爲投資者關注的重點。
Zino在書面評論中表示,鑑於英偉達預計未來12個月將創造超過1000億美元的自由現金流,這家芯片製造商“將擁有更多資金可用於發現並把握投資機會。”
D.A. Davidson技術研究主管Gil Luria也表達了類似觀點,認爲英偉達目前的投資機會有限。
“由於公司已經在積極投資增長,且在收購其他公司方面受限,股票回購是部署現有資本的重要方式,”Luria在書面評論中表示。
Futurum Group首席運營官Dan O'Brien在給MarketWatch的書面評論中指出,英偉達的自由現金流增長意味著它“必須採取行動,因爲股東不願意看到龐大的現金儲備只是在賬面上喫利息。”他補充稱,股票回購和私募市場投資是公司最合理的資本分配方式。
鑑於華爾街對英偉達業務和未來指引的高度預期,O'Brien表示,“沒有比這更好的方式,能展現英偉達管理層對公司長期增長潛力的信心,”即展示他們認爲目前的股價在長期來看仍被低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