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任經長首日 龔明鑫會工商團體
經濟部長龔明鑫1日甫上任,同日下午舉行產業公協會交流會議,議題涉及電價、最低工資、碳費等。龔明鑫坦言,最低工資調整公式,「在今年不是那麼適當」,經濟部會努力為產業爭取。至於電價,他說,台電正在收集相關資料,之後再評估並提供給審議委員會參考。
龔明鑫邀約包括工總、商總、工商協進會、中小企總、電電公會等七大工商團體座談。他表示,對於公協會提出的各項意見,將建立績效追蹤機制(KPI),三個月後再召開會議與公協會共同檢討推動進度,與產業公協會保持良好的互動關係。
他進一步指出,對外協調的部分由他來負責,而部裡可以作主的部分則要經濟部同仁努力達成;對外包括關稅、碳費、最低工資等,都牽涉到跨部會,希望能盡量適度表達產業界心聲。
由於9月即將舉行的最低工資審議,龔明鑫指出,今年產業的實際狀況並不像整體經濟成長率和總體經濟這麼好,而是高科技產業表現好,但中小微企業與傳產受到很大的影響,可能「過去的公式在今年不是那麼適當,經濟部會努力爭取」。
電電公會理事長劉揚偉提出科學園區到海外的概念,龔明鑫表示,經濟部會會成立跨單位的專案小組去推動,「台灣有很多成功的科學園區典範,也希望全世界可以複製竹科。」但他也說,園區開發需要先期成本,也需要台灣金融界大力支持。
商總則建議,協助廠商在國外打團體戰,例如贊助業者參加有助台灣產業外銷的會展、提供資訊給各產業公會,以及在國際會展成立台灣館,讓台灣產業可以直接透過台灣館向全世界布局。
龔明鑫回應,關於採購國產材料及設備,「國安韌性特別條例」有編列50億元產業汰舊換新預算支持,透過政策弭平台灣中上游材料及設備價格偏高部分。至於海外科學園區,亦與政府想法不謀而合,可與公協會合作,成立跨單位、跨部會的專案小組來推動。另外,會展方面,亦有編列預算協助。(相關新聞見A6)
查看原始新聞
※ 本文由《工商時報》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點我加《工商時報》LINE好友,財經新聞不漏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