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業:法令成首要挑戰
「FinTechOn 2025 & AFA高峰會」1日登場,會中發布《2025年亞洲金融科技調查報告》,來自亞洲地區(含台灣)的73間金融科技業者中,有57.53%認為法令環境是當前營運面臨的首要挑戰,反映出法規的不確定性延遲創新落地,金融科技業者多處於成長與擴張階段。
除法規之外,其他如總體經濟與市場風險變化、資金與金融服務取得、人才與組織挑戰,及金融科技與產業快速變化等,也均有超過3成業者表達關切,顯示金融創新仍需制度配套同步跟上,方能發揮其真正潛力。70%受訪金融科技業者肯定政府設有明確的業務接洽窗口,但僅有不到50%受訪者認同政府對金融科技抱持正面態度,顯示政策溫度不足。如何在多元法制、文化與市場條件下推動金融科技的永續發展,已成為各國政府、產業與學術界共同關注的重要課題。
金管會主委彭金隆透露,金管會推動金融科技發展五大策略皆有成果,其中包括擴大業務試辦;修正金融創新實驗條例業務試辦納入法律規範,加大落地可能性;鼓勵團隊合作;持續探索傳統金融新機會,像開放虛擬資產保管業務與RWA應用;金融創新園區升級2.0。而「亞洲那斯達克計劃」會持續鬆綁,吸引更多優質國內外新創與科技企業來台掛牌,讓金融科技業獲得資金。
彭金隆特別提到,目前金融界正研發「金融AI大語言模型」且具「大學畢業生水準的AI機器人」,是一個台灣本土、金融業適用的AI大語言模型,金融科技透過團體研究可加大成效。
國泰投信董事長李偉正指出,在金管會多年的政策推動下,台灣金融科技發展快速,民眾享受的普惠金融水準高於國際平均,其中,銀行帳戶普及率達92%、非現金支付使用率高達95.5%,顯示台灣具條件導入區塊鏈與生成式AI,提升金融服務。
李偉正表示,在全球供應鏈加速重組的背景下,銀行的角色需重新定義,不再只是資金提供者或授信審查者,而要成為資料的共同設計者、風險的共同建模者,以及嵌入產業節點的資金機制參與者。但大企業較有資源能擁抱創新,中小企業卻因資源有限而存在數位落差。李偉正呼籲政府與業界共同協助中小企業,「供應鏈已不僅是商品流動,更是數據、信任與價值的流動,當供應鏈國際化、節奏加快,金融也必須同步國際化、更加即時與敏捷」。
查看原始新聞
※ 本文由《工商時報》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點我加《工商時報》LINE好友,財經新聞不漏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