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纜斷線危機 數發部喊免驚
台灣海底電纜安全再度亮紅燈,依據「台灣海纜動態地圖」於2日晚間7時資料顯示,最新是9月1日發生EAC2通往新加坡的國際線路斷裂。數發部強調,我國十條國內海纜均正常運作,至於14條國際海纜部分,有三條海纜障礙事故待修復,目前均透過替代備援路由提供服務,原有通訊服務不受影響。
數發部表示,已掌握國內外海纜障礙事件,目前連接我國三條待修復國際海纜,斷裂原因包括自然災害(如地震、自然劣化)或人為導致,詳細原因仍待查。
法人則認為,台灣為亞太第一島鏈,海纜頻繁受損,政府應該加速擴展太空供應鏈產業,包括推動低軌衛星及衛星備援等,相關受惠股有中華電信、台揚、昇達科、啟碁、明泰等,材料廠有供應低軌衛星PCB的華通及衛星高頻材料的台光電。
三條國際海纜斷纜時間與地點,數發部指出,一是北亞光纜/北亞海纜系統(RNAL/FNAL),於7月6日在距香港約260公里處發生斷纜障礙,預計於9月10日修復,現海纜修復船已抵達維修中。
第二是市通市海纜系統(C2C)在7月11日於距枋山約353公里處及7月28日於距枋山約65公里處發生斷纜障礙,兩段預計於10月9日修復。第三條是東亞交匯一號海纜系統(EAC1),8月22日於距新北八里約206公里處發生斷纜障礙,預計於11月28日修復。三條海纜預估修復時間仍要視修復船調度及海象情況而定。
至於9月1日發生的東亞交匯二號海纜系統(EAC2)斷纜障礙事件,數發部說,斷點在菲律賓至新加坡海纜段,而我國連接到菲律賓登陸站海纜目前正常運作中,因國際海纜系統均有多重備援路由,不致影響我國對外通訊。
我國現有14條國際海纜及十條國內離島海纜都已納入關鍵基礎設施(CI)。數發部過去也強調,會以「備援再備援」原則,強化離島通訊網路韌性,包含在政府關鍵節點布建非同步衛星站點、補助電信業者擴充微波容量及海纜建設,透過多元異質通訊備援及應變機制進一步提升整體通訊穩定性。
查看原始新聞
※ 本文由《工商時報》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點我加《工商時報》LINE好友,財經新聞不漏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