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央行奪權”計劃迎考驗:美聯儲理事提名聽證會三大看點
美國總統特朗普旨在加強白宮對美聯儲控制權的行動,將於週四面臨重大考驗——參議院將審議確認白宮高級經濟顧問斯蒂芬·米蘭(Stephen Miran)能否進入美聯儲理事會。
這場參議院銀行委員會聽證會將首次迫使共和黨參議員在支持美聯儲獨立性與不願得罪特朗普之間尋求平衡。
在上週的內閣會議上,特朗普強調了他希望更直接影響利率政策的意願,包括通過米蘭的提名確認。“我們很快將擁有多數優勢,”特朗普表示。
特朗普聲稱高利率不必要地增加了聯邦借貸成本,加劇了鉅額預算赤字。而在企業正權衡是否可通過漲價來規避關稅帶來的成本壓力時,美聯儲官員一直不願激進降息。
副總統JD·萬斯(JD Vance)上週提出,美聯儲傳統上獨立於白宮控制的模式“有些荒謬”且“反民主”。他在接受《今日美國》採訪時稱,特朗普比美聯儲“官僚”“更有能力”決定利率如何設定。
特朗普上週還試圖以未經證實的抵押貸款欺詐指控解僱美聯儲理事麗莎·庫克(Lisa Cook)——這是歷史上美國總統首次嘗試罷免美聯儲理事。此舉進一步凸顯了白宮的施壓意圖。庫克已在聯邦法院對此提出異議,其律師週二在文件中聲明她從未涉及抵押貸款欺詐。
這次的解僱嘗試表明,白宮有意侵蝕數十年來的慣例——該慣例賦予美聯儲官員自主權,使其能夠根據平衡低通脹與健康勞動力市場的需要來設定利率。
米蘭的任命確認其實毫無懸念。共和黨在參議院以53比47的優勢佔據多數席位。今年3月,他們已按黨派路線確認了他現任職位的提名。而此次提名,共和黨內部無人表示反對。
但白宮官員正尋求異常快速的時間表,希望能在9月16日至17日美聯儲下次議息會議前完成米蘭的確認程序。在特朗普的首個任期內,他的美聯儲提名人選往往需歷經數月才能完成確認。
“美聯儲傳聲筒”Nick Timiraos撰文稱,以下是週四聽證會(美國東部時間週四上午10點開始)的三大看點:
一、共和黨人是否願意公開捍衛美聯儲的傳統獨立性,抑或暗示接受特朗普打破常規的貨幣政策做法。
銀行委員會中的三位共和黨人——北卡羅來納州的湯姆·蒂利斯(Thom Tillis)、南達科他州的邁克·朗茲(Mike Rounds)和路易斯安那州的約翰·肯尼迪(John Kennedy)——相比其他共和黨同僚,更支持美聯儲在貨幣政策制定上的獨立性及主席鮑威爾的領導。
蒂利斯週三表示準備支持米蘭的提名,但他告訴記者:“我對讓美聯儲真正受行政部門直接控制的舉動沒有興趣。我認爲這不合理。”據Politico報道,他在另一次評論中表明,在法院裁定特朗普是否有權解僱庫克之前,他不會支持填補庫克留下的席位。
如果所有民主黨議員均投反對票,共和黨很可能需要銀行委員會內的一致支持(目前共和黨以13比11佔多數)才能推進特朗普的提名人選。
二、米蘭如何解釋他對美聯儲獨立性的看法,鑑於他過去曾呼籲總統加強對貨幣政策的控制。
米蘭在爲週四聽證會準備的講話中承諾維護美聯儲的獨立性,並堅持國會賦予央行追求低通脹和健康勞動力市場的使命。
根據銀行委員會週三提供的講話稿,他表示:“在我看來,央行最重要的任務是防止蕭條和惡性通脹。貨幣政策獨立性是其成功的關鍵要素。”
在去年的一篇論文中,米蘭主張若總統能更輕易撤換美聯儲官員,或可更好地使美聯儲免受日常政治壓力。他與合著者丹尼爾·卡茨(Daniel Katz)(現任財政部長貝森特的幕僚長)還呼籲禁止美聯儲理事會成員在任期結束後四年內進入行政部門任職。
他們寫道:“切斷美聯儲與行政部門之間的人員流動通道,對於減少官員爲總統短期政治利益行事的動機至關重要。”
一個尚未解決的問題是,米蘭在預計獲得美聯儲理事會提名確認後,是否計劃辭去當前在白宮的職務。
據知情人士透露,白宮官員考慮了一項不尋常的安排:米蘭在美聯儲任期於明年1月結束後,或可在明年初重返其經參議院確認的經濟顧問委員會職位。
三、米蘭如何協調特朗普降低利率的願望與他先前對通脹風險的警告。
去年秋天,米蘭強烈反對美聯儲將利率從二十年高位開始下調的決定,稱美聯儲官員並未真正將通脹降至2%的目標。
“我想不出還有什麼比這更‘深層政府’(Deep State)、更腐蝕我們民主的了:聯邦儲備系統中那些民主程序無法撤換的官員,儘管國會明確要求‘穩定物價’,卻默許通脹持續高企,”他在去年9月於社交媒體賬號上寫道。他後來稱這一帖子“用語誇張”。
米蘭當時表示,他對美聯儲在總統選舉前不到兩個月時採取的行動感到困惑,不禁認爲其出於政治動機——鮑威爾及其大多數同事均斷然否認這一指控。
儘管美聯儲青睞的通脹指標略高於去年同期水平,米蘭已表示不再認爲通脹值得擔憂。
米蘭稱自己關於管理通脹平衡的觀點並未改變,但他表示特朗普的政策——包括減稅、限制移民和企業放鬆監管——可能會引發非通脹性的經濟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