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報告示警 美推穩定幣衝擊歐元、人民幣、日圓地位
川普7月18日簽署天才法案,以鞏固美元作為全球虛擬資產交易與支付的核心貨幣,提升美元在加密金融領域的霸主地位。中央銀行最新報告示警,美國推動穩定幣發行,可能影響歐元、人民幣、日圓等其他國際貨幣地位,各國也採取因應措施。
央行指出,目前全球第二大準備貨幣的歐元,在跨境支付中占比遠低於美元。歐洲央行顧問沙夫指出,若美元穩定幣在歐元區廣泛使用,恐影響歐洲金融穩定及歐元的重要性,歐洲央行總裁拉加德也提出「全球歐元時刻」概念,強調歐元區需強化政治可信度、經濟韌性及法律與制度完整性,增強在國際貨幣體系的角色。同時透過零售型CBDC、合規的歐元穩定幣、以分散式帳本技術(DLT)改善跨境支付等方式,因應美元穩定幣的興起。
在人民幣方面,央行分析,美元穩定幣於區塊鏈上的流通,不完全依賴中心化機構,貨幣當局對其施以傳統資本管制措施相關限制時,可能增加資本管理的難度,進而形成一個大陸無法完全掌控的美元交易管道。
香港在今年5月通過「穩定幣條例」,允許特定機構發行港元或離岸人民幣(CNH)穩定幣,未來大陸可能在香港試行以離岸人民幣為基礎的穩定幣,以便在維持嚴格資本管制的同時,開拓人民幣於境外流通的另一條途徑,防範美元穩定幣對人民幣國際地位的挑戰。
日圓方面,今年8月日本金融廳核准金融科技公司JPYC發行日圓穩定幣,計畫於三年內發行總額達1兆日圓。日圓穩定幣將提升日本公債需求,並可能應用於國際匯款、企業支付、資產管理、利差交易等跨境支付或投資場景。
央行認為,美元穩定幣也會對開發中國家貨幣主權造成影響,在通膨較高或資本管制較嚴格國家,民眾或企業可能更傾向使用美元穩定幣進行交易或儲蓄等行為,使美元穩定幣成為主要流通貨幣,弱化本國貨幣功能。部分開發中國家監管能力有限,大規模使用美元穩定幣可能帶來洗錢、黑市交易等風險,不利外匯準備與金融穩定。
查看原始新聞
※ 本文由《工商時報》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點我加《工商時報》LINE好友,財經新聞不漏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