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賺桶金股期策略】光寶科8月營收創下近35個月新高

祥碩
1.祥碩8月營收創單月新高。
祥碩8月營收13.07億,創下單月新高,月增3.51%,年增62.63%。累計前8月營收84.72億,年增49.85%。
祥碩從6月起營收開始納入Techpoint,祥碩稱自6月起約10%~15%營收來自於合併貢獻,Techpoint客戶涵蓋中、日、韓國及台灣,合併初步朝產業鏈整合,強化上下游議價能力,中長期則往數位與類比整合綜效,開發下一代影像晶片,開拓更多市場。祥碩看好下半年營運表現,因AI市場需求帶動,Q3(不含剛完成併購的techpoint營收)仍可優於第二季,全年營收成長動能健康。
2.祥碩樂看全年營運表現。
祥碩總經理稱Q3營收將優於Q2,並樂觀看待全年營收成長動能。祥碩總經理稱上半年不僅代工業務穩定,自有品牌成長力道更為顯著,且品牌產品毛利率優於代工。預期祥碩USB4.0優勢,將延續至明年(2026)上半年,目前正積極與第二代工業者洽談合作,拓展代工客戶。
凌陽
1.凌陽搶攻機器人、無人機商機。凌陽董事長黃洲杰預告凌陽正積極打造新一代C5系統級晶片(SoC),最大特色是植入AI功能,讓自走機器人加入語音聲控、無人機/空拍機影像辨識更進化。凌陽新一代C5系統級晶片將於2026年中完成設計定案(Tape out),明年底前量產,鎖定掃地機器人、長照監護、空拍機、無人機與自走機器人等邊緣AI應用市場,全力搶食機器人和AI龐大商機,啟動新一波成長動能。
2.凌陽車用訂單將回流、音訊產品亦有新品布局。凌陽雖然上半年車用業務受到關稅影響導致部分訂單延後,但並未出現取消的情況。8月份以來訂單已陸續回流,因此預估該部分下半年表現將優於上半年。在車用產品方面,上半年仍優於去年(2024)同期,但略低於公司原先的營運計畫。不過隨著訂單恢復,下半年可望回升。音訊產品方面,凌陽上半年出貨表現符合預期,部分客戶因應關稅問題提前拉貨,帶動毛利率較去年底提升約五個百分點。凌陽上半年推出全球首顆藍牙音訊SoC,並已出貨予多家國際品牌,後續則將持續布局AI Audio SoC,進一步拓展市場。
樺漢
1.樺漢擁1,900億元在手訂單。樺漢董事長朱復銓稱目前樺漢訂單出貨比值(B/B)為1.29,在手訂單超過1,900億元,從客戶訂單及需求來看,預計下半年營收、淨利與每股純益將優於上半年。樺漢下半年還有即將發酵的NCR專案,預計將在10月開始大量出貨。2025全年來看,樺漢預計在工控設計、品牌通路及系統整合三大事業皆成長下,預估全年營收、毛利與淨利皆穩定成長。
2.樺漢上半年營收及獲利皆創歷史同期新高。樺漢上半年營收營收691.6億元,年增0.2%淨利13.9億元,年增22.4%,EPS為10.12元,年增21.1%,營收與EPS創歷史同期新高。在區域市場表現方面,上半年樺漢營收結構以歐洲市場占比最高,達35.4%,年增3.1百分比;美洲占26.9%,年減6.4百分比;中國市場占比9.4%,年減幅24.3百分比;其他地區(馬來西亞、新加坡、台灣、澳洲等地)占比28.3%,年增16.2百分比,樺漢在多元市場布局上持續優化,並逐步分散單一市場波動的影響。
聯詠
1.聯詠估Q3營收將季減6%~10%。聯詠副董事長暨總經理王守仁稱Q3受美國祭出關稅、客戶提前於上半年拉貨與新台幣匯率持續升值等影響,營收將繼續下滑,預計將季減6%~10%。聯詠預估以新台幣兌美元匯率29.5元計算,Q3營收為新台幣237~247億元,季減6~10%,年減11~15%。以聯詠三大產品線來看,Q3營收都預計減少,中小尺寸驅動IC營收衰退較少,主要因素有中國手機與平板需求下滑,影響LCD TDDI出貨下降,但OLED DDIC出貨會增加,車用持平。SOC減幅次之,主要因電視、顯示器進入庫存調整。大尺寸 DDIC則因為中國國家補助與關稅提前拉貨效應退潮,減少最多。
2.聯詠Q2 EPS 6.14元,創近18季新低。聯詠Q2營收261.52億元,季減3.5%,年增3.6%。稅後純益37.39億元,季減28.9%,年減30.6%,EPS 6.14元。上半年稅後純益90.03億元,年減12.4%,EPS 14.79元。聯詠稱單季營收呈季減,主要受台幣升值影響,但年增約4%,主要歸功於OLED驅動器IC在IT領域的成長。
光寶科
1.輝達電力大革命,光寶科大咬商機。輝達因應AI算力大進化,功率需求飆升,啟動電力大革命,把AI伺服器晶片輸出電壓從目前的54V大幅拉高至800V,光寶科入列。輝達在官網上揭示,AI工作負載大幅飆升,導致資料中心電力需求不斷增加,傳統專為千瓦(KW)級機架設計的54V機櫃內配電系統,已無法支援現代AI工廠即將到來的兆瓦(MW)級機架,輝達正引領資料中心電力基礎設施朝向800 HVDC轉型,以在2027年開始支援1MW以上的IT機架。
2.光寶科Q3營收仍可望維持年季雙增。光寶科Q2營收404億元,年增21%,季增11%,EPS 1.39元;累計上半年營收768億元,年增24%,稅後純益66億元,EPS 2.89元,年增20%。展望Q3,預計核心事業將展現穩健年成長動能,三大領域推進動能包括高規格AI電能管理系統,含電源、儲能及整合式機櫃出貨持續成長;受惠於新能源與工控市場回溫,高階光耦需求回升;Mini LED應用於新一代電競PC與手機亦持續成長;遊戲機與電競電源出貨穩定,低軌衛星電源需求尤為強勁,成為成長重要推力。
京元電子
1.京元電測試訂單塞爆。Google調高資本支出擴大投資雲端事業,帶動輝達AI晶片需求超乎預期旺,後段測試需求同步爆發,輝達為此大舉追單京元電,塞爆京元電產能。京元電已將苗栗三廠預備空間產能逐漸開出,同時向設備大廠科磊訂購機台,下半年陸續進駐。供應鏈透露,今年京元電Q4的測試產能將是Q1的兩倍,下半年營運將逐季衝高,明年AI需求續強下,業績攻高可期。近期輝達大單陸續報到,業界透露,京元電因當前產能滿載,祭出緊急措施,首先是跟鄰近的友商租借土地、移進機台,其次是將苗栗三廠的預計空間開放,力拚將月產能提升雙位數以上百分比。
2.京元電6月營收創近15個月新高。京元電6月合併營收28.15億元,創近15個月新高,月增1.8%、年增25.3%。京元電今年以來受惠AI、手機SoC與高速運算晶片等封測需求回溫,加上測試產能利用率穩步提升,營收動能逐月墊高。6月營收年增25.3%,優於電子零組件產業同期平均的21.1%。
台積電
1.台積電2奈米即將量產。台積電2奈米即將正式量產,設備供應鏈最新傳出,台積電2奈米家族(N2/N2P/A16)產能規劃相當積極。台積電新竹寶山2奈米廠Q4月產能將達4~4.5萬片,2026年底到2027年達約5.5~6萬片。高雄廠將成為2奈米擴產重心,P2在2025年底就會有1~1.5萬片到位,隨後P3~P6陸續啟用,2026~2028年底產能將分別達到5萬~5.5萬片、8萬片、14.5~15萬片。總和來說,台積電2奈米月產能最快於2026年底可達到超過10萬片,2028年總計來到約20萬片,若加計未來美國廠部分更是不僅於此。台積電晶片代工報價一路飆升,3奈米代工價2萬美元,2奈米每片飆升至3萬美元。
2.台積電5月營收創歷史單月次高。台積電5月營收3,205.15億,創下歷史單月次高,月減8.3%,年增39.59%。台積電業績佳,Q1營收8,392.5億元,季減3.3%,年增41.6%;稅後純益3,615.6億元,為歷年最賺錢Q1,季減3.5%,年增60.3%,EPS 13.94元。財測部分,台積電Q2美元營收預估在284~292億美元,季增11.26~14.39%。2025全年營收將增長24%~26%。
緯穎
1.緯穎3月營收創歷史新高。受惠AI伺服器及通用伺服器動能強勁,加上客戶積極拉貨,緯穎3月及Q1營收皆創歷史新高。緯穎3月營收866.32億元,創下歷史新高,月增86.2%,年增226.7%。Q1營收1,706.55億元,季增47.61%,年增145.09%,連續兩季站穩千億元大關,再創新高。針對2025年展望,緯穎稱各大CSP(雲端服務供應商)陸續公佈2025年資本支出計畫,整體呈現雙位數成長,顯示市場需求仍強勁。
2.微軟、Meta加碼AI,緯穎喜迎商機。微軟、Meta對AI持續加碼,破除AI支出可能趨緩的憂慮,一掃先前對關稅不確定性帶來的經濟衰退憂慮,主力AI伺服器代工廠喜迎商機。微軟上季資本支出成長近53%至167.5億美元,高於分析師所估,重申今年度資本支出計畫為800億美元,7月起的明年度資本支出將持續成長。Meta提高今年資本支出區間到640億~720億美元,高於先前600億~650億美元。緯穎來自Meta的營收占比超過五成,為第二大客戶,營運受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