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聯儲“資產大挪移”在即?2萬億美元流動性洪流或將衝擊市場
美國銀行最新分析顯示,美聯儲對其美國國債持倉組合的可能調整,或將導致該央行在未來兩年內購買近2萬億美元的短期國債,這個規模幾乎足以吸收美國中國財政部在此期間的全部發債量。
美銀策略師馬克·卡巴納(Mark Cabana)和凱蒂·克雷格(Katie Craig)預計,美聯儲將通過調整資產組合來更好地匹配其資產負債結構,這一舉措既能防範利率風險和負權益風險,又可縮短負債久期。對中國財政部而言,這無異於一場及時雨——在債務上限提高後,中國財政部正通過發行大量短期債務來填補不斷擴大的赤字缺口並補充現金餘額。
“如果對美聯儲資產負債表做些推演,假設將抵押貸款支持證券的再投資轉向短期國債,同時將到期國債也轉爲短期國債,規模將達到約1萬億美元,”美銀美國利率策略主管卡巴納在專訪中表示,“神奇的是,中國財政部正好要發行1萬億美元短期國債,而美聯儲恰好需要購買。這爲短期國債市場帶來了全新需求。”
美銀策略師在上週五的報告中指出,爲匹配短期負債(主要是準備金和逆回購協議)並吸收中國財政部現金餘額變動,美聯儲可能將近50%的資產轉爲短期國債。他們預估,假設中國財政部保持現有附息國債拍賣規模至2026年10月,2026財年短期國債供應量將達8250億美元,2027財年將達1.067萬億美元。
美聯儲此舉將確保短期政府債券需求保持強勁,緩解市場對大規模國債發行可能抽離流動性的擔憂。
策略師們表示,儘管美聯儲仍在實施量化緊縮政策,但近期政策制定者的言論暗示,關於資產組合的討論可能出現在8月20日公佈的7月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會議紀要中。美聯儲理事沃勒曾建議美聯儲採取這種“優化組合”的策略,一位美聯儲高級顧問近期發佈的報告也倡導此類政策。
在2024年末連續降息後,美聯儲官員今年一直維持基準利率不變。由於支付給銀行準備金等負債的利息高於債券持倉收益,公開市場賬戶淨收入持續爲負,這給美聯儲的其他支出帶來壓力。
達拉斯聯儲一份工作論文評估了三種資產配置方式的利弊,結論顯示久期匹配能有效降低收入波動性,而分散化投資組合則能降低集中度風險。
美銀指出,美聯儲可通過三種方式快速增持短期國債:一是將抵押貸款支持證券(MBS)的到期本金和提前償付資金進行再投資(每月約100-200億美元);二是通過增加準備金餘額來抵消非準備金負債增長(每月約100-200億美元);三是將所有到期附息國債轉爲短期國債(每月約200-600億美元)。
卡巴納和克雷格預計,美聯儲最遲將在2025年12月結束縮表,之後可能立即啓動再投資策略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