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現“健康牛”!中國股市這次不一樣:160萬億資金暗流湧動
中國股市近期的上漲行情可能比以往更具持久力,因爲散戶投資者尚未出現狂熱情緒,這有助於降低羣體性追漲殺跌帶來的風險。
分析師表示,雖然上證綜指週一升至十年來高點部分得益於資金充裕的投資者尋求比債券更高的收益,但他們的建倉步伐較以往股市上漲時期更爲審慎。
衡量市場波動率的滬深300指數10日曆史波動率僅比今年低點高出幾個點,遠低於去年10月的高點。這一趨勢讓人對股市更可持續的上漲抱有希望,這可能有助於恢復投資者的信心。

西部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曹柳龍等在報告中寫道:“雖然有些投資者在討論存款加速流向股市,但我們的觀察顯示,高淨值投資者確實在湧入,但大多數個人投資者選擇的是理財產品,而非直接購買股票或公募基金。”
他們補充說,小額交易也表明散戶參與度不高。一些家庭正轉向股市尋求更高回報,但散戶投資者尚未爭相買入股票。彭博彙編數據顯示,截至8月15日,以股票爲主的中國交易所交易基金(ETF)已連續八週遭遇資金外流,儘管滬深300指數在此期間上漲逾9%。與此同時,固定收益ETF持續獲得資金流入,貨幣市場基金贖回規模不大。

值得注意的是,本地投資者較以往更爲謹慎。企業盈利前景等也尚未出現實質性好轉。不過,持有創紀錄儲蓄的散戶投資者仍是推動市場的潛在力量。分析師正密切關注居民儲蓄規模(截至7月超過160萬億元人民幣)與中國股市市值的比率,以評估居民可用於購買股票的潛在資金規模。

浙商證券估計約有4.25萬億元超額儲蓄可能流入股市,而中信建投證券的預測更高,達60萬億元。隨著股票風險溢價徘徊在創紀錄高位附近,這些資金可能會被釋放出來。

西部證券曹柳龍指出,機構投資者也爲股市進一步上漲提供支撐。該羣體開戶速度加快,同時私募基金和槓桿基金管理資產規模向紀錄水平攀升,表明經驗更豐富的投資者正在參與。
上海萬霽資產管理基金經理牛春寶表示:“雖然近期的上漲可能與存款轉移有關,但仍有大量資金在場外觀望,且普遍預期會有更多漲幅。在儲蓄收益率如此之低的情況下,上漲很可能只會刺激更多資金流入股市。”
摩根大通看好中國銀行股
摩根大通分析師認爲,中國銀行股下半年將迎來上漲行情,穩定的淨息差和增長的手續費收入將使該板塊成爲追求股息收益投資者的理想選擇。
該行分析師Katherine Lei在研報中預計,A股上市銀行最高可能有15%的上漲空間,而H股上市銀行漲幅或達8%。她預測摩根大通覆蓋的A股銀行股今年平均股息收益率約爲4.3%。
“我們仍對中國銀行業持積極看法。”她表示。
這一判斷爲日益升溫的中國銀行股樂觀情緒再添佐證。銀行股正被越來越多投資者視爲追求收益的安全港灣。受保險資金等機構投資者在債券收益率下行背景下尋求更高回報的推動,追蹤香港上市中資銀行股的關鍵指數今年已上漲約25%。上證綜指攀升至十年高位,銀行板塊作爲該基準指數的重要權重板塊功不可沒。

Lei補充道,隨著淨息差改善和手續費收入溫和復甦,銀行業營收和利潤增長有望在下半年逐步改善。
該報告上調了多隻銀行股評級,包括將交通銀行A股和H股評級從“中性”上調至“增持”,平安銀行評級從“減持”上調至“中性”。招商銀行因其“可觀的股息收益率和對資本市場更高的盈利敏感性”被列爲A股銀行股首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