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幣升值潮再起》日圓、人民幣、韓元 升勢可觀
隨著美國9月降息行動升溫,年中以來美元指數(DXY)回升、挑戰站穩100大關的走勢難以為繼,此一因弱勢美元導致主要國家貨幣走強的變化,國際主要銀行均將目標瞄亞洲,尤其北亞地區貨幣被視為領漲機會濃厚,日圓、人民幣與韓元的升值潛力,在接下來數季相當可觀。
相對而言,金融圈對上半年相當強勢的新台幣,反而不感樂觀。一來台美關稅談判導致非科技產業哀鴻遍野,新台幣呈現偏弱整理,二來行政院在與中南部企業會談也表態,要維持新台幣的相對穩定,三來時序進入傳統出口旺季,新台幣的常態走勢偏向趨貶。由此來看,新一波的亞幣升值潮,台灣恐不在受關注的名單上。面對亞鄰諸國貨幣蓄勢待發的大波段升值走勢,金融圈高度關注央行本季理監事會議對匯率政策的說明。
外商銀行高層指出,這一波的匯率翻轉行情,以人民幣的表現最受到重視。人民幣兌美元自8月以來,開啟一波升勢,在岸價從8月初的7.21元價位附近,至9月5日收盤已升至7.1325元,升幅1%左右。德意志銀行最新報告認為,人民幣將開啟長期升值周期,預估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在2025年底,將攀升至7.0元,2026年底進一步升值至6.7元。
德銀中國區首席經濟學家熊奕對人民幣長期升值,提出兩大理由。首先,隨著貿易緊張局勢改善,人民幣或出現趨勢性轉折點。儘管美國關稅壁壘還在,但中國出口表現強於預期,對非美地區出口的成長有效對沖對美出口的下滑。
其次,隨著市場對人民幣貶值預期的降溫,出口企業結匯意願回升,而進口企業的外匯購回需求相對減弱。這一調整,推動近幾個月貿易項下外匯淨流入規模穩步擴大。
渣打銀行也認為未來6至12個月,美元將走弱,並為亞幣帶來支撐。其中被顯著低估的日圓,預期將和英鎊協力,接替上半年升勢強大的歐元,成為兩大主要推動力量;滙豐銀行也強調,利差因素在外匯市場的重要性正在上升,若日本央行在9月會議上轉為更鷹派,而聯準會啟動降息,美日利差收窄將成為日圓反彈的重要支撐。
星展銀行對升值潛力貨幣的目光,則瞄向人民幣與韓元,一來兩者同樣被嚴重低估,二來在政策與基本面帶動下升值是可以預期的。
查看原始新聞
※ 本文由《工商時報》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點我加《工商時報》LINE好友,財經新聞不漏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