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d降息 為亞洲寬鬆潮鋪路
據財經媒體CNBC報導,在聯準會下調利率1碼、並釋出未來可能進一步降息的訊號後,富達國際亞洲經濟學家劉培乾對此指出,鑒於聯準會可能再度降息的預期,將讓亞洲央行獲得更多寬鬆空間。不過相較於亞洲多國大行寬鬆潮當下,亞洲前兩大經濟體,日本、中國卻可能選擇靜觀其變。
劉培乾表示,聯準會此次降息有望縮減美國與亞洲之間的債券收益率差距,緩解匯率憂慮,並讓一些國內壓力大的亞洲國家有更多的空間降息。
然而事實上,為了減輕美國總統川普關稅的衝擊,部分亞洲央行早已在聯準會降息前就已採取行動。例如韓國央行在5月時,就把利率調降至近三年低點,印度央行則是在6月大舉降息兩碼,至於同屬亞太地區的澳洲,也在8月時調降利率至兩年來新低。
劉培乾分析,由於亞洲各國經濟狀況不同,像是各國經濟成長、對美國出口的依賴程度等,各國政策細節依然存在分歧。
以韓國為例,由於它是以出口為導向的國家,雖然第二季經濟成長超預期,讓它免於衰退命運,但美國關稅衝擊持續,使得降息仍是韓國緩解經濟下行風險的手段之一。不過韓國央行行長李昌鏞18日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舉辦的講座上也點出,韓國利率可能降至過低,讓藉由降息來刺激經濟的操作空間已經受限。
印度則相當不同,得益於內需成長,印度前兩季成長強勁,但受外需減少以及美國加徵高額關稅夾擊,印度央行雖已大減兩碼,但仍會考慮進一步放寬貨幣,刺激國內經濟成長。
整體而言,受美國降息影響,通膨遠低於目標的亞洲國家,如印度、泰國和印尼,將有更多空間調整政策,至於通膨接近目標的亞太國家,如澳洲、韓國,則是有機會維持寬鬆。然而在亞洲多國大行寬鬆潮的當下,亞洲前兩大經濟體,日本、中國則逆勢而行、維持利率不變。
觀察日本央行動態,19日雖宣布利率按兵不動,但會議結果卻呈現鷹派傾向,傳出升息訊號,日本三井住友銀行分析師鈴木博文(Hirofumi Suzuki)預測,最快10月就可能展開升息行動。
中國部分,經濟學人智庫(EIU)高級經濟學家許天辰指出,聯準會降息為中國人民銀行提供更多選擇,鑑於經濟上面臨的挑戰,他預計中國在中期將繼續推動寬鬆。
查看原始新聞
※ 本文由《工商時報》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點我加《工商時報》LINE好友,財經新聞不漏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