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熱潮升溫,泡沫隱憂下基金經理如何佈局第四季度?
人工智能已成爲當下市場最熱門的話題,基金經理們在進入今年最後一個季度時也在密切關注這一趨勢。除了財報、地緣政治和央行政策決定之外,第四季度還可能因投資者重新配置資產而面臨業績壓力和潛在的市場波動,尤其是在有關AI泡沫的討論不斷升溫的背景下。
那麼,投資者在不想錯過這個可能高達4.8萬億美元的市場機會時,又該如何在風險與收益之間保持平衡呢?
“估值過高和政策不確定性讓我們難以加碼風險資產,但我們也不願逆勢而爲,畢竟市場動能強勁,企業盈利持續增長。”Rathbones投資策略主管約翰·溫-埃文斯(John Wyn-Evans)說道。
他表示,公司目前對風險資產採取更中性的立場,但在行業配置上,仍然超配科技、醫療、媒體、工業和金融服務板塊。
泡沫擔憂加劇
與AI相關的股票在今年大幅飆升。科技股爲主的納斯達克綜合指數(Nasdaq Composite)在第三季度上漲超過11%,年初至今上漲約20%。進入10月後仍持續走高,屢創新高。
市場參與者——甚至包括一些央行——對於AI驅動的投資是否構成泡沫意見不一。英格蘭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曾就股價估值飆升發出警告,但像高盛這樣的銀行則相對樂觀,認爲市場尚未進入泡沫區間。
“AI投資目前正在抵消經濟中其他疲弱板塊的影響。”Wellington固定收益投資組合經理德里克·海恩斯(Derek Hynes)表示,“但如果市場對該領域的信心出現動搖,可能對金融環境造成不成比例的衝擊,因此值得密切關注。”
Rathbones多資產團隊的基金經理威爾·麥金託什-懷特(Will Mcintosh-Whyte)也認爲,“很難對AI概念股做空。”
“市場動能依然強勁,並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企業盈利的支撐。”不過他也補充說,“我們對當前的倉位分佈保持警惕,並密切關注估值是否過高。”
基金經理觀點分化:看多AI,但更趨謹慎
Blue Whale Growth Fund的基金經理史蒂芬·尤(Stephen Yiu)則採取了不同策略,在第二季度就已大幅減持“七巨頭”科技股中的微軟(MSFT.O)和Meta Platforms(META.O),維持顯著低配,但仍對英偉達(NVDA.O)保持看多立場。
他指出,雖然許多大公司正大力投資AI,但這些投入未必在長期內能爲股東帶來回報。
“他們最終能從這些投入中獲得多少營收?是否還能維持利潤率?雖然可能賺錢更多,但邊際收益卻在下降。”他進一步表示:“比如微軟推出Copilot訂閱服務的邊際利潤,可能低於其Office365訂閱的利潤——因爲Office不需要向英偉達支付費用,而Copilot要。”
英偉達仍是AI的“風向標”
企業在AI領域的資本支出與營收表現,將在即將到來的財報季成爲焦點。部分公司正在尋求效率提升,另一些則在構建關鍵基礎設施,如數據中心。
“現在,所有目光都集中在AI資本開支(Capex)和AI技術採用上,大家都在試圖區分‘誰是真正的贏家’。”溫-埃文斯說道。
近期一些AI相關交易引發了市場關注,原因在於它們結構“過於循環”。例如,AI雲基礎設施公司CoreWeave同時與OpenAI和英偉達存在買賣關係,身份重疊。
同時,越來越多的新創公司湧入AI領域,希望幫助其他企業加速轉型。這也使得競爭迅速加劇。
Rathbones的麥金託什-懷特補充說:“英偉達仍然是AI交易的重要風向標,我們也會密切關注超大規模雲廠商的資本支出趨勢。我們還會觀察軟件公司是否能夠持續從AI中獲得營收增長,並在激烈競爭中保持競爭力。”
Blue Whale的尤還特別關注先進內存存儲領域,認爲這是AI投資的“受益終端”。
例如希捷科技(STX.O)和西部數據(WDC.O)等公司,專注於處理和儲存AI所需的龐大數據量,以及由AI生成的海量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