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亞洲行面臨四場“硬仗”!關稅博弈與地緣牌局牽動全球神經
特朗普即將開啓亞洲訪問行程。各方期待此次訪問能緩解美國與該地區國家的貿易緊張關係。特朗普將於週日訪問馬來西亞,並出席東盟峯會,然後於下週初飛往日本會見新任首相高市早苗。但此次行程最重要的環節將於月底展開——屆時他將在韓國舉行的亞太經合組織峯會上討論貿易議題。
東南亞能否獲得關稅協議?
特朗普出席吉隆坡東盟峯會之際,正值該區域組織發展的關鍵時期。去年東盟10個成員國對美商品出口總額達3120億美元,較2017年的1420億美元顯著增長。美國是該地區最大出口目的地,同時其製造業供應鏈也依賴東盟經濟體的支持。
面對與東南亞國家不斷擴大的貿易逆差,特朗普採取了徵收10%至40%“對等”關稅的應對措施,此舉促使東盟領導人發表聯合聲明,對“美國優先”保護主義表示擔憂,稱特朗普的措施“對多邊貿易體系和全球供應鏈穩定構成重大風險”。
這是特朗普自2017年以來首次參加東盟峯會。他將於週日會見該組織領導人,預計討論將聚焦于越南和泰國——這兩個國家是美國貿易逆差的最大來源。
又一場“戰爭”將終結?
特朗普在馬來西亞的停留可能不僅出於貿易考量,更希望將自己定位爲結束泰柬817公里陸上邊界未定界爭議談判的核心人物。
今年七月經過五天衝突造成數十人死亡、約30萬人流離失所後,馬來西亞促成了一項脆弱的停火協議,但摩擦根源仍未解決。
馬來西亞外交部長莫哈末·哈山(Mohamad Hasan)近期向記者表示,特朗普“迫切希望”在峯會期間見證和平協議簽署——若取得這一突破,美國總統無疑將藉此鞏固其作爲國際和平調解人的信譽。
會再次會見金正恩嗎?
對特朗普而言永遠沒有絕對。現階段看,會面可能性不大,但隨著俄烏衝突迅速結束的前景消退,特朗普或許會被說服將注意力轉向他的“朋友”金正恩以及朝鮮核計劃這一棘手問題。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上週援引匿名消息人士稱,美國官員已討論在其訪亞期間安排會晤,而特朗普今年八月曾表示希望“在合適的未來”會見朝鮮領導人。
但他此前三次試圖說服金正恩遏制核計劃的努力均告失敗——包括2018年和2019年的兩次峯會,以及當年晚些時候臨時安排的朝韓非軍事區訪問。此後,金正恩持續推進朝鮮彈道導彈計劃升級,派遣逾萬名士兵與俄軍並肩作戰參與烏克蘭軍事行動。
就在特朗普即將抵達韓國參加APEC峯會前夕,朝鮮試射了兩枚短程導彈,朝方稱此舉成功測試了旨在增強核威懾力的新型“高超音速系統”。在此背景下,現在似乎並非特朗普對金正恩再度冒險下注的合適時機。
佐治亞州移民搜查事件會否影響美韓關係?
美國移民與海關執法局上個月對佐治亞州一家韓資電池在建工廠的移民搜查,引發了首爾的廣泛憤慨。約300名韓國公民被拘留,據稱這些人員涉嫌在工廠非法工作。
韓國公衆短期內難以忘記此事,但韓國總統李在明下週三在慶州與特朗普會晤時,將有更緊迫的議題需要探討。
其中包括完成今夏達成的向美國經濟投資3500億美元的協議——該協議因對韓國投資形式存在分歧而陷入停滯。作爲協議組成部分,美國同意將韓國汽車關稅從25%降至15%,與日本和歐盟汽車關稅持平。
有觀察人士推測,曾於八月在白宮會見特朗普的李在明,或可藉助移民事件餘波爭取美方讓步。韓方官員稱近周已在貿易問題上取得進展,但承認仍有一兩個問題懸而未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