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鈔機”或年底前重啓,“美聯儲看跌期權”要來了?
曾在紐約美聯儲公開市場部門擔任交易員、如今以The Fed Guy爲名活躍在YouTube頻道上的約瑟夫·王(Joseph Wang)認爲,在經歷三年縮表後,美聯儲大概率將在年底前重啓資產負債表擴張。
他並不認同部分投資者的觀點——即美聯儲此舉是爲了防止風險資產價格崩盤、維持國債收益率低位,甚至是爲了避免流動性危機。他認爲,若美聯儲不通過購買證券向體系注入更多流動性,將失去對短期利率的控制權,也就是說,它將無法再製定貨幣政策。
約瑟夫·王的論點始於一個事實:美國政府正面臨更高赤字,並依賴更多短期國債爲其融資。據美國證券業與金融市場協會(SIFMA)數據,今年政府債務總髮行量達25萬億美元,其中21萬億美元爲短期國債。
這意味著,美國財政部在美聯儲的賬戶(即“美國財政部一般賬戶”,Treasury General Account,簡稱TGA)必須持有更多資金。財政部政策規定,TGA賬戶需預留足夠支付五天支出的現金。由於短期國債到期還款頻繁,以短期國債爲赤字融資意味著支出規模更大,因此TGA賬戶的法定準備金也需相應增加。目前,TGA賬戶餘額略低於1萬億美元,爲2021年以來最高水平,且正快速攀升。
高企且持續增長的TGA賬戶會從私人金融體系中抽走大量現金,引發融資壓力:市場現金供給不足,導致短期借貸成本上升。其中一個重要原因(這部分邏輯看似有些循環)是,投資者需要資金購買政府發行的所有債務。他們通過回購協議融資:即利用已持有的國債作爲抵押進行隔夜借款(部分借款方是對沖基金,它們希望通過“基差交易”做多國債)。目前,回購融資市場的日交易量已達到驚人的3萬億美元,是三年前的三倍:
對美聯儲而言,問題在於短期借款需求激增,會導致超短期利率偏離其目標區間。正常情況下,央行可以通過下調準備金利率(降低銀行放貸的機會成本),或調整自身回購貸款工具的利率,來壓低短期利率。但在極端情況下(如2019年),它們必須直接進入市場購買證券,將其納入資產負債表,以增加市場流動性,確保利率維持在目標區間內。
在約瑟夫·王看來,旺盛的回購需求和不斷擴大的TGA賬戶,將迫使美聯儲每年擴張資產負債表3000億至5000億美元。以近期標準來看,這一規模並不算大——例如2021年,美聯儲資產負債表擴張了1.4萬億美元。但這也絕非小數目。這對市場意味著什麼?
約瑟夫·王淡化了其影響:“美聯儲進一步擴表的宏觀影響應該較小,但市場可能會有不同解讀。準備金規模增加最直接的影響是爲銀行提供利息補貼,數千億美元的準備金將使銀行業利息收入增加約100億美元。部分投資者會將美聯儲資產負債表擴張視爲風險資產利好,並可能據此調整倉位。”
約瑟夫·王對此的冷靜態度令人欣慰,也較爲罕見。儘管美聯儲堅稱,其行爲只是在管理金融市場流動性(他們甚至不將短期曲線的資產購買稱爲“量化寬鬆”),但實際上它正在進行債務貨幣化,或者更簡單地說,是在印鈔。
當然,這正是美聯儲的所作所爲。問題在於,這種做法是否最終會破壞穩定,導致成本大於收益。《金融時報》旗下財經新聞通訊專欄《Unhedged》傾向於認爲,總體而言,美聯儲的做法是可行的。經過大量的管理、貨幣化和印鈔操作後,是一次財政刺激引發了一輪高通脹,且通脹並未持續。
但約瑟夫·王提到的“市場解讀”至關重要。如果美聯儲真的再次啓動印鈔機,無論注入金融體系的資金是否會通過機制性作用推高資產價格,都肯定會被視爲風險資產利好,即“美聯儲看跌期權”(Fed put)。“不要與美聯儲爲敵”(Don’t fight the Fed)在很多時候都是自我實現的預言。
當然,有一種觀點認爲,市場流動性總量會通過機制性作用決定資產價格——原因很簡單,在任何體系中,如果貨幣總量的增長速度超過商品總量,商品價格就應該上漲(反之亦然)。
《Unhedged》專欄對這種最簡單形式的理論持懷疑態度,因爲它將證券價值的問題簡化爲一個算術問題——計算全球流動性總量,以及這些流動性的潛在流向。解決了這個算術問題,就等於解決了市場問題。但顯然,市場問題仍未解決,就像整體經濟中的通脹一樣,依然難以預測,令人頭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