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空快遞擬須申報電商資訊
非洲豬瘟疫情燒出對境外平台購物管理的質疑,財政部關務署已在研擬,未來不論海運或空運快遞貨物,簡易報單時都要申報電商業者資訊,例如貨物來自淘寶、iHerb或者酷澎等,以利貨品發生問題時方便溯源、分級管理。
關務署10月28日起,已強化EZ WAY(易利委)App註冊身分驗證,原本新用戶只要使用健保卡號簡訊認證,新制改採實體健保卡插卡,以免個資遭冒用報關,提升安全性。但是對於民眾來說,如果沒有讀卡機,註冊難度將提高。
關務署指出,若使用者持有本人名下國內電信月租型門號,仍可選擇「電信認證」免插卡辦理,外籍人士也維持使用「簡訊認證(晶片居留證)」免插卡註冊。但無法採行前兩種方式,就必須插卡驗證。
除了註冊線上報關變麻煩,關務署也擬進一步揭露進口海空快遞包裹相關資表料。關務署透露,近日就會公告,未來空運快遞或海運快遞等簡易報單,都要申報電商平台的資訊。
官員解釋,這樣做的好處,是如果貨品出現問題,就可以立即查明貨品的來源;其次也便於未來的風險管理,例如針對問題較多的電商,可能提高查驗比率。
目前僅少量物件可併袋通關,海關表示,為嚴格規定包含併袋,規定分提單筆數不得超過10筆;非電子商務平台指定配合的境外物流業者集運者,每一併袋的總毛重不得超過20公斤;且併袋的外袋除紙箱之外,都須採透明材。
至於併袋內各箱(件)應黏貼面單,且須明顯標示可辨識電子商務平台業者或境外物流業者的標記。也就是併袋上會有電商、集運業者的資訊。但是如果是一般快遞貨物,在報單上多為快遞業者與報關行的資訊。
關務署強調,淘寶、拼多多等大陸電商平台尚未落地,但因主管機關並未明令禁止進口,民眾在這些電商平台購物,海關只能依規定審查其報關資料,沒辦法不讓相關商品通關,須經濟部與數發部先研議法規,海關才能依法執行。
查看原始新聞
※ 本文由《工商時報》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點我加《工商時報》LINE好友,財經新聞不漏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