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見!兩大傳奇空頭同時預警,美股AI熱潮真的要到頭了?
曾做空安然的傳奇投資者、《大空頭》原邁克爾·伯裏的論調,聽起來如出一轍。
這位因電影《大空頭》而聞名的傳奇做空者週一在其X賬戶上發帖,對幾隻規模最大的AI股票發出了新的警告。他表示,他擔憂那些“超大規模雲服務商(hyperscalers)”,即像Meta、甲骨文和微軟這樣在AI基礎設施上投入巨資的超大市值科技公司。
伯裏暗示,這些投資計劃可能會給這些公司帶來慘痛的損失,因爲像英偉達生產的半導體芯片,其使用壽命相對較短。
“通過購買英偉達芯片/服務器來大幅增加資本支出,而這些產品的使用週期僅爲2-3年,這本不應導致計算設備的使用年限被延長。然而,所有超大規模雲服務商恰恰都這麼做了,”伯裏寫道。
他估計,在2026年至2028年期間,Meta、谷歌、甲骨文、微軟和亞馬遜——五家超大規模雲服務商,也是AI投資熱潮中的一些巨頭——將合計“低估約1760億美元折舊”。
伯裏推測,到2028年,甲骨文的盈利可能被誇大約26%,而Meta的盈利可能被誇大約20%,但他並未詳細說明其計算過程。
他的警告聽起來與因做空安然聞名的傳奇人物吉姆·查諾斯(Jim Chanos)的說法頗爲相似。
這位Kynikos Associates的創始人最近表示,他擔心那些超大市值科技公司在AI硬件上投入的數十億美元。
“我開始擔心,眼下在AI實體建設熱潮——數據中心的建設、芯片等等——上的支出如此之大,以至於只要有任何人決定停下來問一句,‘我們在這裏的真實經濟回報是什麼?’這都可能成爲一個大問題,”查諾斯說道,他隨後補充說,AI領域的支出增長速度超過了收入或營收的增長。
“所以我們現在正處在一個關鍵節點,在一兩年內,這些大公司中的一些將不得不開始做出一些非常艱難的決定,即他們將在何時以及如何將AI變現,以及這筆鉅額投資的最終回報將是什麼,因爲芯片的折舊週期基本上只有兩年,”查諾斯補充道。
伯裏和查諾斯的擔憂早已被提出。至少從去年開始,華爾街的分析師們就一直在思考折舊問題。一位分析師早在2024年11月就指出,成本計算方式和硬件折舊對盈利的影響,是AI投資熱潮核心的一顆潛在定時炸彈。
儘管對這項技術的持續炒作,但圍繞AI投資熱潮的質疑聲已經開始出現。投資者正在評估市場近年來的巨大漲幅,並擔憂科技行業的高昂估值。許多人也意識到,許多公司的AI變現計劃尚不明朗。
早些時候,日本金融巨頭軟銀宣佈已於10月份出售了所持有的英偉達股份,套現58.3億美元,這一舉動也引發了市場對AI硬件炒作熱潮的思考。
軟銀此前進行了一系列投資,以建立其在人工智能領域的影響力。這些投資包括:英偉達、 OpenAI和甲骨文。由於恰逢科技股牛市,軟銀旗下的願景基金部門在第二財季取得了3.5萬億日元的投資收益,其中OpenAI貢獻了2.16萬億日元。軟銀在最新的財報聲明中表示,將於12月通過願景基金2號向OpenAI投資額外225億美元。
另外,高盛的策略師們表示,他們認爲市場的AI狂熱正面臨著重蹈2000年代初互聯網泡沫破滅覆轍的風險。
在上週日的一份報告中,該行指出寫道,美股看起來還沒到1999年那個時刻,但他們表示,AI熱潮越來越像2000年代那場狂熱的風險正在增加。“我們看到,隨著AI投資熱潮的延續,上世紀90年代累積的失衡問題將變得更加明顯的風險正在增加。最近,市場已經出現了90年代繁榮拐點的一些迴響。當前的AI交易看起來就像1997年的科技股,那是在泡沫破裂的幾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