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漲不動了?28億資金已然撤離,機構大買家“悄然退場”
比特幣正艱難前行,而曾一度推動其飆升的力量正在消退。在經歷了慘淡的10月後,這一數字貨幣只實現了步履蹣跚的復甦,在略高於10萬美元的水平上攀升、下跌、然後停滯。
然而這一次,比特幣的行情缺少了定義其2025年大部分走勢的強勁東風:機構的堅定信心。
在過去一個月,從交易所交易基金(ETF)的配置者到各大公司的財務部門,許多大買家都已悄然退場,這使得市場失去了那種曾幫助該代幣在今年早些時候創下歷史新高的資金流驅動型支撐。他們的撤退並未引發全行業的恐慌,但卻徹底顛覆了市場的預期。
在今年的大部分時間裏,機構投資者都是比特幣合法性和價格的支柱。彭博社數據顯示,現貨比特幣ETF整體吸引了超過250億美元的資金流入,將其總資產推高至約1690億美元。它們穩定的資金配置,幫助將比特幣重新塑造爲一種投資組合的多元化工具——一種對沖通脹、貨幣貶值和政治混亂的工具。
然而,這個向來有些站不住腳的說法如今再次變得不堪一擊,讓市場暴露在一個更隱蔽、但同樣具有破壞性的風險之下:大戶的離場觀望。
10X Research的首席執行官、前Millennium Management LLC投資組合經理Markus Thielen認爲,市場疲態的跡象日益增多。他指出,在比特幣今年僅錄得不盡人意的10%漲幅(遠遜於黃金或科技股的表現)之後,一些專業投資者正在失去耐心。Thielen認爲,如果價格再次開始下跌,風險顧問很可能會建議機構客戶在年底前減倉。
他表示:“到了某個節點,風險經理可能會介入說,‘你需要清倉或減倉’。比特幣存在繼續表現不佳的風險,因爲人們需要重新平衡他們的投資組合。當你給投資者發送報表時,你的持倉裏可能需要更多的英偉達股票,而不是比特幣。”
彭博社數據顯示,過去一個月,現貨比特幣ETF已淨流出約28億美元。Thielen表示,如果價格上漲勢頭進一步停滯,那麼在12月美聯儲會議之前,可能還會有數十億美元的資金被撤出。
這種風險並非只是假設。鏈上信號表明,長期持有者一直在逢高拋售。儘管大部分投機性槓桿已在10月10日的市場暴跌中被清除,但Thielen警告稱,如果該代幣價格跌落93000美元的關鍵技術支撐位,更多的持有者可能會被迫離場。他說:“這裏存在一個巨大的缺口,一旦跌破,很多人會迅速陷入虧損。那些資產負債表較弱的玩家可能將被迫清算他們的頭寸。”
花旗集團也看到了類似的危險信號。花旗研究的量化宏觀主管Alex Saunders表示:“我的感覺是,新資金入場謹慎,並沒有太大的緊迫感或急於投資。也許人們已經失去了熱情。”
他指出了錢包行爲的變化。花旗的分析顯示,所謂的比特幣“巨鯨”,即持有超過1000枚比特幣的錢包——數量正在逐漸減少。相比之下,持有少於一枚比特幣的散戶羣體數量卻有所增加。
花旗指出,通常每週10億美元的資金流入會給價格帶來約4%的提振,這意味著當前的資金流入停滯正在抑制價格上漲。
“巨鯨”一詞可以指代廣泛的持有者,包括從比特幣僅值幾美元時就買入的早期採用者,到機構賬戶和交易所。此外,錢包的動態並不總是意味著直接的賣出,大型持有者經常出於流動性或託管目的在不同錢包之間轉移代幣。
在數字資產領域,買盤罷工最典型的例子之一來自Michael Saylor的Strategy公司,這家從軟件公司轉型爲比特幣囤積大戶的企業。它曾是企業財務部門投資加密貨幣的標桿,但如今,其股價已跌至與其持有的比特幣價值幾乎持平的水平,這表明投資者已不再願意爲Saylor那種高信念的槓桿模式支付溢價。
儘管如此,雖然加密市場的勢頭有所減弱,但幾乎沒有恐慌的跡象。在過去18個月裏,比特幣的價格仍大幅上漲,而且各類市場的投機需求依然旺盛。
加密貨幣交易所Bitfinex的分析師告誡稱,不要將近期數據解讀爲恐慌性拋售或市場見頂。其研究顯示,持有超過10000枚比特幣的錢包在10月份的餘額僅減少了1.5%,這很難稱得上是“大甩賣”。他們還表示,ETF的資金外流是“暫時的疲軟,而非結構性風險”。
Bitfinex的分析師寫道:“結論是,巨鯨並非在恐慌性拋售,而是在ETF需求疲軟的環境下逐步獲利了結——這種模式在之前的週期中已反覆出現。一旦資金流入和流動性狀況改善,這些重新平衡的時期通常會爲下一輪上漲重置市場倉位和波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