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1. 首頁
  2. 全球財經
  3. 最新

經濟學人警告台灣病》新台幣匯率 長期遭到低估

schedule 2025/11/15 10:00:03

英國《經濟學人》最新一期的封面故事以台灣為主角,點出台灣經濟在出口暢旺、貿易順差創新高的風光背後,潛藏被稱之為「台灣病」的結構性風險,而新台幣匯率長期被低估是元凶。

 《經濟學人》在以「台灣榮景的潛藏風險」(The hidden risks in Taiwan’s boom)為題的封面報導指出,台灣央行為維持出口競爭力,壓低新台幣匯率,但這為台灣埋下經濟失衡的結構性風險,《經濟學人》稱之為「台灣病」(Taiwanese disease)或「福爾摩沙流感」(Formosan flu)。

 照經GDP調整後的「大麥克指數」(Big Mac Index)計算,新台幣兌美元被低估55%,偏離台灣的經濟基本面。

 過去5年,台灣晶片與伺服器出口暴增3倍,台幣匯率長期偏低,雖有利出口商,卻形同對全民開徵「隱形稅」,依賴進口食品、能源的台灣家庭,購買力被侵蝕,台幣偏弱反而加重一般家庭負擔。

 報導引用數據提到,自1998年以來,台灣勞動生產力翻倍,薪資增幅卻明顯落後多數已開發國家,衡量勞工報酬的「單位勞動成本」,同時間下滑25%。

 報導指出,為讓台幣匯率貶值,央行須在外匯市場購入大量美元,對金融體系注入鉅額台幣流動性,導致利率長期偏低,過剩資金流向房市推高房價。自1998年以來,台灣房價約漲了4倍,台北房價所得比中位數高達16倍,超越倫敦、紐約、首爾等國際大都市。

 最後,《經濟學人》點出台灣潛藏金融系統性風險。經常帳順差不斷擴大,巨額順差資金導引到壽險業,再由壽險業投資美元資產,可是一旦匯率劇烈波動,台幣猛然升值,壽險業以美元計價的資產負債表受創,將引發金融系統性風險。

 《經濟學人》之所以於1986年發布大麥克指數,是希望以輕鬆的方式介紹匯率理論,迄今大麥克指數已近40年。惟大麥克指數是立基於購買力平價理論,亦即長期而言,任兩國的相同商品籃,經匯率換算後應具有相同價格,如價格有所不同,顯示匯價有高估或低估的傾向,而大麥克指數的商品籃僅包一種商品:麥當勞的大麥克漢堡。

 《經濟學人》2003年坦承此指數有缺陷,因非跨境貿易的商品,不符PPP理論的條件,價格易受各國稅負、關稅等非貿易投入財的成本影響。

查看原始新聞

※ 本文由《工商時報》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點我加《工商時報》LINE好友,財經新聞不漏接

本文來源:
文章標籤
::: 群益證券 群益投顧 群益保險 群益投信 群益香港
期貨總公司:(02)2700-2888
台北市敦化南路二段97號B1
台中分公司:(04)2319-9909
台中市西屯區台灣大道2段633號3樓之6
通過A無障礙網頁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