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價自高點跳水近三成,小米爲何從尖子生跌成“科指墊底”?
小米集團(01810.HK)在短短數月間從市場寵兒跌至表現最差的中國科技股,在智能手機和電動車市場面臨逆風的情況下,短期反彈顯得頗爲艱難。
該公司將於週二稍晚公佈業績,預計將錄得自2023年以來最慢的營收增速,這或將進一步放大外界疑慮。做空者正在逼近,賣方分析師也因盈利前景嚴峻而下調公司股價目標。
存儲芯片價格上漲預計會侵蝕小米智能手機的利潤率,而在蘋果iPhone 17銷售強勁的背景下,小米漲價空間有限。與此同時,公司正忙於提升電動車產能以滿足訂單需求。
Aberdeen Investments基金經理Xin-Yao Ng表示,較高的存儲成本“可能會成爲更長期的壓力”。另外,考慮到電動車產能受限,“外界擔心汽車交付量及相應收入可能不如部分投資者所期望的那樣強勁”。
今年六月,小米市值一度衝向兩千億美元,但那輪狂熱行情已迅速消退。小米港股自九月高點以來已下跌近三成,在此期間位列恆生科技指數成分股跌幅榜前列。
存儲芯片漲價是逆風之一。據InSpectrum Tech數據,十月移動DRAM合約價上漲21%,達到2022年七月以來最高水平。滙豐控股預計,第三季度價格可能再漲10%。
摩根大通分析師戈庫爾·哈里哈蘭(Gokul Hariharan)則表示,“我們仍處於存儲芯片的一個超級週期”。對小米這類公司而言,“利潤率會承壓,因爲這些成本不可能全部轉嫁給消費者”。
在電動車業務方面,小米仍在擴大交付量,聯合創始人雷軍表示,該部門今年的目標是實現盈利。但隨著地方政府的以舊換新補貼逐步退出,整體汽車市場正面臨阻力。
巴克萊銀行分析師Jiong Shao等人在上週的一份報告中寫道,小米的物聯網業務收入也可能較去年因政府補貼帶來的大幅增長有所回落。
從積極面來看,小米股價的下跌讓其估值更具吸引力。目前其預估未來市盈率約爲19倍,只有年初高點的一半。外媒編制的數據指出,內地投資者正在持續加倉,通過交易互聯機制連續十三日淨買入小米股票。
目前該股仍有47個買入評級,對比之下只有3個持有和2個賣出。但自八月高點以來,平均目標價已被下調逾8%,是恆生科技指數中僅次於美團和理想汽車的第三大下調幅度。
小米港股的賣空比例已從七月的0.4%低點重新攀升至接近0.7%。高盛表示,對安全性、工廠延遲以及儘管近期促銷但電動車需求不足的擔憂,促使對沖基金加大了看空押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