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家金控將公布H1獲利 聚焦銀行型金控表現
14家上市金控預計10日全數公布6月及上半年獲利,本次財報揭曉至關重大,因4月受對等關稅影響、5月受新台幣狂升衝擊,衝擊獲利表現,6月因股債匯市相對穩定,加上股息陸續發放,預計有機會擺脫困境,繳出單月獲利300億元以上的成績單。
若最新揭露的數據優於預期,預估上半年整體金控獲利,仍有機會突破2,000億元整數大關。
觀察14家金控5月的表現,單月虧損68.48億元,前五月獲利達1,554億元,較去年同期的2,638.44億元減少千億以上,總計減少1,084.44億元,年減41.1%。
進一步觀察去年6月,14家金控共賺735.82億元,而去年上半年獲利,14家共賺進3,374.26億元,為歷史上半年次強。
今年由於遇到亂流,前五月金控獲利1,554億元,至6月金控獲利可稍恢復動能,但預計仍將低於去年同月的735.82億元。但只要6月能賺進446億元以上,就有機會突破2,000億元,甚至進一步挑戰2023年上半年的2,064.04億元。
比較前五月個別金控的表現,14家金控僅玉山金年增34.73%,其他都是出現獲利年減。今年以來,14家金控獲利數字「月月降」,1月577.81億元、2月472.35億元、3月386.1億元、4月186.31億元、5月則虧損68.48億元。
金控高層主管對此現象表示,前五月確實表現不佳,但若愈走愈穩,不排除倒吃甘蔗。股價方面,由於金控股2025年股利普遍優於前一年,加上多家金控今年股利以現金為主,部分公司現金股息殖利率達5%以上,形成股價下檔保護。其中,尤其銀行型金控中長期持續看好。
投顧業者分析,金管會近期公布壽險業準備金上限40%,可選擇轉入外匯價格變動準備金或稅前損益,降低壽險匯損影響。由於新台幣6月升值0.1%,此次鬆綁責任準備金提存規定,可增加壽險外價金,有助降低下半年匯損對壽險損益影響,若選擇轉列稅前盈餘,則可提升上半年獲利,此政策對壽險金控短期股價為正面,但後續新台幣持續升值,仍將影響壽險業獲利水準。
公股金控研究部門分析,銀行型金控雖仍面臨高基期挑戰,但降息趨緩有助於維持銀行獲利及評價,SWAP(換匯交易)收益衰退的幅度較原先預期減少。
查看原始新聞
※ 本文由《工商時報》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點我加《工商時報》LINE好友,財經新聞不漏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