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消費品價格“靜悄悄”上漲!通脹拐點下週就要來了?
經濟學家、研究人員和分析師警告稱,特朗普總統對大多數進入美國的商品加徵高額關稅的全面貿易政策,將通過價格上漲給消費者帶來沉重打擊。然而,近幾個月的經濟數據顯示,整體通脹仍相對溫和。
特朗普及其政府成員將積極的經濟報告吹噓爲關稅正在奏效的標誌。但越來越多的擔憂指出:價格正在上漲,而這僅僅是開始。
數據顯示,看似溫和的整體通脹數據並未反映全貌。私營部門和聯邦數據表明,商品價格——尤其是受關稅影響的類別——已經開始上漲。
5月消費者價格指數顯示,多個關稅敏感類別的價格出現上漲:
家電價格在4月和5月均上漲0.8%,爲近四年來最高月度漲幅。
玩具價格連續第二個月攀升,躍升1.3%(持平四年高點)。
家居用品、工具和體育用品的價格加速上漲,而在疫情後的幾年裏,這些商品價格曾下跌。
DataWeave對美國13家主要電商平臺上20萬種產品的分析顯示,自1月以來價格已上漲:
家居和傢俱價格在過去五個月加速上漲:2月上漲1.1%,3月上漲2.1%,4月上漲2.8%,5月上漲3.7%,6月上漲4.7%。
玩具呈現類似軌跡,但幅度較小:6月價格較1月上漲3.8%。
服裝和鞋類價格在2月至5月相對平穩,但6月小幅上漲,較1月上漲1.7%。
部分零售商的價格漲幅更大:例如,沃爾瑪和塔吉特的玩具價格較1月分別上漲7.4%和6.1%,而平均漲幅爲3.8%。DataWeave聯合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卡蒂克·貝塔達普拉在接受CNN採訪時表示:“漲幅絕對高於往年。”
貝塔達普拉預計,未來幾個月隨著關稅效應在供應鏈中傳導,將出現更廣泛的價格上漲。鑑於消費者對漲價的牴觸情緒,他還預計“縮水式通脹”(品牌減少包裝尺寸)和自有品牌擴張現象會增加。
富國銀行的塞爾維指出,下週公佈的6月CPI可能成爲“轉折點”,屆時大幅提高的有效關稅率將對整體通脹產生更大影響,尤其是在剔除能源和食品的核心商品類別中。
她表示:“核心商品CPI將開始走高,因爲關稅傳導效應開始顯現。”富國銀行預計,整體CPI可能在今年晚些時候達到2.9%的峯值(部分原因是服務業進一步通縮)。
但聖托馬斯大學的希珀表示,即使通脹影響“溫和”,對普通美國人的衝擊可能更深。“目前,我並不擔心通脹自我強化,但對那些掙扎的消費者來說,成本仍然存在。”
爲何通脹依然溫和?
經濟學家指出,以下是價格上漲和通脹升溫緩慢背後的機制:
關稅分階段實施:最早的關稅於2月和3月生效,但大部分關稅直到4月或之後才宣佈或實施。
貿易政策和關稅仍在變化:有許多例子表明,已宣佈的關稅被推遲、突然取消或意外增減。
運輸需要時間:海運貨物從其他國家運抵美國可能需要數週甚至一個多月。
美國中國供應鏈也需要時間:商品一旦抵達美國,並不會立即上架。除了中國運輸時間,進口產品(不總是成品,而是零部件和材料)仍需經過製造和生產流程才能進入銷售渠道。
關稅生效前庫存已堆積:去年年底,企業提前進口訂單,以應對可能出現的港口罷工和潛在關稅。今年,隨著高額且範圍意外的關稅逼近,以及關稅推遲或降低的時期,囤貨行爲激增。
部分成本被吸收:首先,外國出口商承擔了部分額外成本。高盛的分析顯示,這一比例約爲20%,這意味著剩餘的80%關稅成本(在商品抵達美國時加在批發價格上)由美國企業和消費者分擔。高盛經濟學家預計,最終約70%的關稅直接成本將通過價格上漲轉嫁給消費者(但根據分析,這一比例可能更高,具體取決於中國生產商的調價幅度)。
企業不願轉嫁高價:多年來受高通脹衝擊的消費者對價格上漲既無意願也無儲蓄能力。塞爾維告訴CNN:“企業的定價能力正在減弱,因爲消費者支出開始疲軟。”
夏季對商品價格的敏感度低於秋冬:美國是一個以服務業爲主的經濟體,尤其是在夏季,支出更多集中在旅行、娛樂和休閒上。然而,部分商品價格已經開始上漲,企業警告更多漲價即將到來。商品將在秋冬季節的家庭預算中佔據更核心地位,屆時返校季和萬聖節、聖誕節等消費旺季將到來。明尼蘇達州聖托馬斯大學經濟學與數據分析副教授泰勒·希珀表示:“我認爲今年晚些時候,人們可能會更真切地感受到這一點。”
經濟數據通常滯後:例如,下週美國勞工統計局將發佈涵蓋6月份的關鍵通脹數據。
通脹指數具有綜合性:上漲的商品價格已體現在通脹數據中,但很大程度上被汽油價格下跌和服務業(尤其是租金和住房)價格漲幅持續放緩所掩蓋。因此,迄今爲止的通脹數據仍相對溫和。
高盛在7月8日的報告中指出:“關稅效應尚未在官方消費者價格中強烈顯現,這並不令人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