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聯首席:美債市場的政治博弈,預示著全球金融規則重構!
本文作者爲安聯集團首席經濟顧問埃裏安(Mohamed El-Erian)
目前美國政府債券市場正在上演一場引人入勝的“拔河比賽”,這場比賽標誌著一個更廣泛的趨勢,那就是“地緣經濟學”影響力的不斷擴大。
進入9月,許多交易員和分析師都認爲美國政府債券收益率曲線將會變陡,即較長期的收益率上升速度將快於短期收益率,這反映了持有期限越長,債券風險越大的情況。
畢竟,美國的債務和赤字居高不下,且沒有立即扭轉的跡象。通脹率一直高於美聯儲的目標,並可能繼續走高。此外,有跡象表明,外國投資者正逐步削減其歷史上超配的美國國債。
然而,這種共識觀點受到了政府官員言論的挑戰,他們希望“壓彎曲線”,也就是將利率壓低至美聯儲直接控制的極短期範圍之外,以使抵押貸款更實惠。這是特朗普政府的一個關鍵政治目標。這一目標可以通過美國中國財政部的負債管理操作或美聯儲過去使用的各種工具來實現,例如,賣出短期債券並買入長期債券的“扭轉操作”以及直接的資產購買。
非商業因素在決定收益率曲線形態方面的潛在影響似乎至關重要,尤其是在人們擔憂美聯儲政治獨立性的當下。一些人認爲,經濟學家史蒂芬·米蘭(Stephen Miran)被任命爲美聯儲理事會成員,等同於爲美聯儲設立了一個事實上的“第二主席”,因爲許多人認爲他代表了現任主席鮑威爾繼任者的觀點。(米蘭也是美國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目前是休假狀態)
這場“拔河比賽”也正值許多政治力量對經濟政策產生更大影響之際。僅在今年,其他例子還包括貿易和金融作爲武器的使用更加普遍,它們被用來向盟友和對手施壓,以解決非經濟問題;產業政策的推廣,以實現保障關鍵供應鏈等目標;以及利用先進技術的出口管制來限制競爭對手的軍事和經濟發展。這種趨勢並非僅限於美國,而是日益在全球範圍內發生。
這證明了中國政治和地緣政治目標正如何更多地影響經濟政策。這與幾十年前的情況形成了巨大反差,那時,經濟學對中國政治和地緣政治起著決定性作用。當時,全球經濟由兩種傳統觀點支撐。第一是“華盛頓共識”,它強調中國放松管制、貿易自由化、財政責任、私有化和稅收改革。第二是全球化,即貿易和資本流動的日益緊密融合。
這兩種觀點都基於一個假設,即自由市場和經濟效率自然會帶來普世繁榮。它們建立在經濟邏輯的基石上,將政治和國家安全視爲次要而非核心驅動因素。然而,由於對它們可能造成的不平等和其他脆弱性關注不足,它們的有效性受到了損害。
地緣經濟學日益增長的影響力使政策制定者、企業和市場參與者面臨一個更加不穩定的環境,他們需要考慮更多潛在結果。
今年金融市場發生的一切就是最好的證明。我們何時見過“風險偏好型”資產(股票)和“避險型”資產(債券)同時創下歷史新高?這種看似矛盾的現象,只有通過地緣經濟學的視角才能理解。這是傳統關聯性失效的幾個例子之一,而這種關聯性曾依賴於市場力量與政治行動的清晰分離。
這是一個更加複雜的世界,市場和經濟領域的一些關鍵規則正在實時被改寫。企業領導者和投資者需要將地緣政治和中國政治因素更多地整合到其戰略中,並認識到潛在結果的範圍要大得多,也更奇特。畢竟,正如一位同事上週所說,現在唯一確定的事情就是不確定性,而即使這種不確定性也與日俱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