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F警告:關稅非萬能藥,地緣局勢升級或引發變革!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週二表示,2024年全球經常賬戶失衡急劇擴大,逆轉了自2008-2009年全球金融危機以來的收窄趨勢。該機構警告稱,關稅並非解決之道。
在這份評估30個最大經濟體失衡狀況的《外部部門報告》中,IMF指出外部盈餘或赤字本身未必構成問題,但若過度則可能引發風險。
報告強調,長期國內失衡、持續的財政政策不確定性以及不斷升級的貿易緊張局勢,可能惡化全球風險情緒並加劇金融壓力,最終使債務國與債權國雙雙受損。
報告特別批評美國總統特朗普對幾乎所有貿易伙伴加徵高額進口關稅的舉措——儘管美國政府聲稱此舉旨在增加財政收入並糾正長期貿易逆差。“貿易衝突的進一步升級將產生重大宏觀經濟影響”,報告指出,更高的關稅將在短期內抑制全球需求,並通過推高進口價格加劇通脹壓力。
報告還警告,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升級可能引發國際貨幣體系變革,進而動搖金融穩定。
IMF首席經濟學家古蘭沙(Pierre-Olivier Gourinchas)指出,過度盈餘或赤字源於國內政策扭曲:赤字國實施過於寬鬆的財政政策,而盈餘國因社會保障不足導致預防性儲蓄過高。他強調改革必須針對這些國內驅動因素而非依賴關稅——美國必須削減鉅額財政赤字並控制支出。
值得注意的是,報告數據採集於美國大規模減稅和支出法案通過之前。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週一測算,該法案將在未來10年使美國財政赤字增加3.4萬億美元。“美國公共赤字仍處於危險高位,”古蘭沙寫道。
報告認爲,關稅上升對全球失衡影響有限,因其會同步降低徵稅國的投資與儲蓄。但關稅不確定性可能削弱消費者和企業信心,加劇金融市場波動,並導致美元持續升值。不過報告也指出,美元指數自1月以來已下跌8%,創1973年以來最大半年跌幅。
IMF承認美元仍保持主導地位,但警告地緣經濟碎片化可能在未來構成風險,近期美債需求減弱已反映出市場對美國財政軌跡的擔憂。隨著人民幣在國際貿易金融中的使用增加、美國“作爲世界銀行家和保險商的角色弱化”,以及替代支付系統和私人數字資產的湧現,國際貨幣體系或迎來深刻變革。
“雖然國際貨幣體系發生嚴重混亂的風險仍屬中等,但全球失衡的快速大幅擴大可能產生重大負面跨境溢出效應。”
古蘭沙寫道,“全球經濟面臨的最大風險是,各國可能通過進一步提高貿易壁壘來應對失衡,導致地緣經濟碎片化加劇——儘管對全球失衡的影響有限,但對世界經濟的傷害將是持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