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 CR 未能在參議院闖關成功,10/1 起美國政府將被迫關門
美國政府為何關門:10/1 新財年開始,國會未能及時通過新的年度撥款法,也未能通過臨時撥款法案,因此部分非必要政府活動將因資金中斷而停擺,這就是所謂的「政府關門」。
政府關門影響:歷史經驗顯示關門期間通常只持續數天至數週(最長持續 35 天),因此對經濟成長與股市不會造成實質影響,然而本次關門發生在聯準會重啟降息的初期階段,若因此造成一些數據(如非農)延後發佈,將加劇貨幣政策不確定性。
後續關注: CR 法案需在參議院獲得至少 60 票支持,持續關注兩黨協調是否取得進展。在 12 項年度撥款法案尚未完成前,政府關門的干擾短期內仍將持續,期間須留意風險資產的波動。
MM 研究員
美國時間 9/30(二),參議院未能就臨時撥款法案(CR)達成共識,最終共和黨提案以 55:45 的票數被否決,因此自 10/1(三)起,政府將被迫關門。我們針對本次事件整理兩大重點 QA:
為什麼美國會發生政府關門事件?
- 在每個財政年度,美國國會必須通過 12 項年度撥款法案,決定未來政府可自由支配支出的規模與分配。財政年度自 10/1 開始,因此若 9/30 前國會尚未通過新的撥款法案,同時也未能通過臨時的持續決議(Continuing Resolution,CR),部分非必要政府活動將因資金中斷而停擺,也就是所謂的「政府關門」。
政府關門會有什麼影響?
-
在政府關門期間,國安與公共安全等必要服務(如軍事、空管、邊境安全)仍會持續,非必要的職能則將暫停,在此期間相關人員通常不會收到薪資,在關門結束後,則會補發積欠薪資。過去經驗顯示,政府關門對經濟成長的直接衝擊相當有限,股市也多呈現短期波動,顯示政府關門只是暫時性的政治干擾。
-
回到本次事件,雖然川普揚言要藉機「永久裁撤」部分非必要人員,但此舉既無歷史先例,是否存在法律依據也有待商榷,相較之下,更實際的風險是數據的延誤發布,將造成一段「數據真空期」。美國勞工部已經表示政府關門期間 BLS 將全面停擺,代表由 BLS 統計的非農就業(表定 10/3 公佈)、 CPI(表定 10/15 公佈)將在關門期間延後公佈,聯準會可能無法在 10 月會議前掌握最新經濟狀況,加大貨幣政策前景的不確定性。
後續關注
目前 CR 之所以卡關,主要原因在於民主黨希望在法案中納入延長或保留醫療補助的條款,共和黨則要求一份「乾淨的 CR 」(即不附帶額外政策條件,只單純延續政府資金)。由於距離參議院下一次長時間休會仍有約兩週的時間,因此政府關門能否快速解決,關鍵在於兩黨協商能否取得進展(法案在參議院通過至少需 60 票,代表即便共和黨全數投下同意票,仍需獲得部分民主黨支持)。此外,在 12 項年度撥款法案尚未完成前,政府關門的干擾短期內仍將持續,期間須留意風險資產的波動。
註 1:美國聯邦政府支出中,大致可分為強制性支出(mandatory spending)與可自由支配支出(discretionary spending),其中強制性支出不受年度撥款影響,因此政府關門期間仍會持續,只有可自由支配支出(約佔整體支出 25%)會因政府關門而導致部分資金中斷。
註 2:持續決議(Continuing Resolution,CR)是一種臨時撥款法案,當國會沒有按時通過年度撥款法案時,國會可以先通過 CR,參考前一年支出水平繼續為政府運作提供資金,避免政府關門。 CR 通常為短期性質(維持幾週至幾個月),但國會可多次延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