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五沒有非農,更嚴重的數據延遲還在後頭?
受美國政府停擺影響,該國通脹、新增就業及失業率等關鍵報告或將推遲一週甚至更久發佈,部分通脹報告甚至面臨徹底“難產”的風險。
這些報告的“缺席”正值華爾街與美聯儲的敏感時期。
自今年晚春以來,美國勞動力市場形勢急轉直下,這促使美聯儲在幾周前實施了今年首次降息。與此同時,通脹水平悄然攀升,美聯儲在權衡下次降息時機時不得不將這一因素納入考量。
美聯儲高層原本期望在10月28日至29日的會議召開前獲取就業及消費者通脹相關報告,以評估是否再次降息。
如今,他們能否獲取報告、何時能獲取報告,都成了未知數。
這些經濟報告的發佈自然取決於政府停擺的持續時長,停擺時間越長,報告延遲發佈的可能性就越大,甚至可能面臨更糟的情況。
先來看原定於週五上午發佈的9月就業報告,經濟學家此前預測該月新增就業崗位5萬個。負責編制這份報告的美國勞工統計局在政府停擺前已基本完成全部工作,因此,一旦該局恢復運作,就能迅速發佈這份就業報告。
參考2013年那次持續16天的聯邦政府停擺事件,當時政府工作人員復工後僅過了3個工作日,勞工統計局就發佈了延遲的就業報告。
若停擺持續至下週,作爲美國核心通脹指標的9月消費者價格指數(CPI)將面臨更長時間的延遲發佈。相比就業報告,CPI的編制規模更大、流程更復雜。最新一期CPI原定於10月15日發佈。
2013年時,延遲發佈的9月CPI直到10月30日纔對外公佈,比原定發佈時間晚了兩週。
倘若此次政治僵局持續超過16天,情況將會變得棘手,10月的就業報告和CPI報告所受影響尤爲嚴重。
若停擺時長超過三週,10月就業報告的發佈時間也將延後至原定的11月7日之後。
此外,10月失業率可能會從當前的4.3%暫時攀升至5%左右,原因是數十萬被迫休假的聯邦政府工作人員將被歸入失業人羣。不過,到下個月,失業率有望逐步回落至正常水平。
長期停擺對經濟數據造成的更大威脅在於,10月CPI可能徹底無法發佈。
經濟學家表示,若10月24日後政府仍處於停擺狀態,相關部門將幾乎無法收集到足夠數據來測算該月的通脹率。
屆時,美聯儲將無法獲取10月CPI、生產者價格指數(PPI)及個人消費支出指數(PCE),從而無法掌握最新的通脹趨勢。
這對美國整體經濟而言意味著什麼?從歷史經驗來看,影響或許不大。
加拿大皇家銀行(RBC)的經濟學家在給客戶的報告中寫道:“政府停擺只會擾亂數據發佈,並不會對經濟本身造成衝擊。”
然而,若此次停擺時長遠超預期,加劇經濟裂痕並增加美聯儲決策失誤的風險,情況可能會有所不同。
一方面,美國經濟本就難以適應不斷變動的關稅政策;另一方面,企業紛紛縮減招聘與投資規模,導致勞動力市場疲軟,消費者信心持續低迷。
加拿大皇家銀行的經濟學家指出:“經濟增長放緩的風險,更多源於當前充滿不確定性的時期下經濟透明度的降低,而非停擺事件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