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價觸及3940關口!FOMO心態爆棚,數萬億美元將湧入?
週一,由於美國政府持續關門帶來的不確定性加劇以及降息預期升溫,現貨黃金開局維持強勢,午間一度向上觸及3940美元/盎司,再創歷史新高,日內漲1.38%,年內累漲逾50%。不到10天前,現貨黃金剛剛突破3800美元關口。
黃金正經歷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最兇猛的漲勢,而“黃金版錯失恐懼”(gold-plated FOMO)則在火上澆油——投資者既擔心錯過收益,又憂慮通脹風險,紛紛將這一貴金屬納入投資組合。
在美國總統特朗普發起的貿易戰引發避險資產搶購潮、美元大幅下跌後,金價今年屢屢刷新歷史高位。
即便今年夏季由關稅引發的金融市場波動有所緩解,金價漲勢仍在加速:僅9月單月漲幅就接近12%,創下2011年以來的最大單月漲幅。
資產管理公司表示,多年來各國央行儲備管理者持續大舉購金,如今更多類型的投資者也紛紛加入這波漲價熱潮,成爲推動金價上漲的關鍵催化劑。
“這就是黃金版的錯失恐懼,”百達資產管理公司(Pictet Asset Management)首席策略師盧卡·保利尼(Luca Paolini)表示。他提到,這種“錯失恐懼”的情緒也推動了大型科技股及信貸等其他市場的大幅上漲。
“黃金市場規模已經變得如此龐大……你根本無法忽視它。當漲到某個程度時,持有黃金就成了必然選擇。”他補充道
交易公司兼貴金屬精煉商MKS Pamp的分析師尼基·希爾斯(Nicky Shiels)稱,黃金市場已經“有點瘋狂”,並補充道,“改變遊戲規則的驅動力”是交易所交易基金(ETF)的資金流入——這類低成本、高人氣的投資工具深受散戶和機構投資者青睞。
根據世界黃金協會(World Gold Council)的數據,過去四周,黃金ETF的淨流入資金激增至136億美元。這意味著2025年迄今爲止,該類基金的淨流入已超過600億美元,創下歷年新高。
這些ETF持有的黃金總量已突破3800噸,接近2020年新冠疫情期間風險資產拋售潮時的峯值水平。
分析師指出,此次金價上漲(爲1979年油價衝擊以來最大幅度)的背後,是投資者羣體(從個人投資者到養老基金)出現轉向的初步跡象:他們開始像配置股票和債券那樣,對貴金屬進行長期配置。
摩根士丹利此前提出,應摒棄傳統的“60/40”資產配置模式(60%股票、40%債券),轉而採用“60/20/20”模式——讓黃金與固定收益資產佔據同等權重。
美國銀行近期的一項調查顯示,當前基金經理對黃金的配置比例僅爲2%,而上述配置模式的轉變可能意味著數萬億美元資金湧入黃金市場,堪稱一次重大變革。
美國銀行金屬研究主管邁克爾·威德默(Michael Widmer)表示,“很長一段時間以來第一次”有大量客戶諮詢如何進行黃金長期持倉配置。
瑞士私人銀行Syz Group交易主管瓦萊麗·諾埃爾(Valérie Noël)稱,部分客戶熱衷於“做空美元同時做多黃金”的交易策略。
“人們想做空美元,但又不確定該買入哪種貨幣——這種不確定性會直接把他們推向黃金,”MKS Pamp的希爾斯說。
與債券不同,黃金本身不產生收益,長期以來一直不受部分主流投資者信任,因其認爲黃金難以估值且走勢不可預測。沃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曾將這種貴金屬形容爲“既無多大用處,也無法增值”。
全球金融危機後,各國央行啓動量化寬鬆政策,投資者紛紛湧入黃金市場。而事實證明,當時對惡性通脹的擔憂是多餘的——直到2020年夏季,金價才突破2011年創下的高點。
不過,隨著當前富裕國家主權債券發行量創下紀錄引發擔憂,導致債券市場波動加劇,固定收益資產作爲投資組合平衡工具的吸引力下降,這再次爲黃金增添了吸引力。
“債券市場的現狀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推動作用,”路博邁集團(Neuberger Berman)歐洲、中東和非洲地區多資產首席投資官瑪雅·班達裏(Maya Bhandari)表示,“與債券相比,黃金作爲股票多頭頭寸的分散配置資產,看起來更具吸引力。”
另一個推動因素是,部分領域擔憂政策制定者爲應對創紀錄的主權債務水平,可能會容忍通脹率高於目標水平——這實際上會導致資產貶值,尤其是在特朗普施壓美聯儲維持低利率的背景下。
不過,Insight Investment外匯解決方案主管弗朗西斯卡·福爾納薩里(Francesca Fornasari)指出,債券市場尚未反映出“通脹失控”的預期,相反,投資者正將黃金用作“尾部風險對沖工具”。
她補充道,市場普遍觀點是“我們不希望‘美聯儲失去獨立性’成爲基準情景,但我們需要爲此做好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