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防被迫出售科技股,2.1萬億挪威主權基金拒絕“道德綁架”
據外媒報道,挪威中國財政部長延斯·斯托爾滕貝格(Jens Stoltenberg)表示,在挪威主權財富基金拋售卡特彼勒(CAT)股票引發對高科技持股可能出現“拋售潮”的擔憂後,政界人士決定暫停該全球最大主權財富基金的道德準則。
這隻規模達2.1萬億美元的基金之所以採取這一行動,是因爲其倫理顧問委員會在八月建議基金出售卡特彼勒公司的股份,理由是其推土機被用於加沙地區的衝突。斯托爾滕貝格在週一於奧斯陸接受採訪時表示,這一決定可能會“樹立先例”,使基金被迫出售其最盈利的科技股。
他的表態進一步揭示出,在烏克蘭與加沙的衝突,以及特朗普政府對氣候與多元政策的抨擊,正在動搖所謂“道德投資”理念的根基。
挪威暫停該基金倫理委員會工作的決定,標誌著這一存在近二十年的顧問機構首次被叫停。倫理委員會成員塞西莉·赫勒斯特韋特(Cecilie Hellestveit)週一宣佈辭職,以抗議暫停委員會工作,稱該機構已喪失以往的獨立性。“實際上,這意味著獨立的倫理委員會被關閉了。”她說。
曾任北約祕書長的斯托爾滕貝格說:“卡特彼勒事件,加上倫理委員會宣佈啓動對科技公司的評估,如果把這兩件事結合起來,我們認爲現行準則可能會讓挪威陷入必須從世界上一些最大企業撤資的境地。”
斯托爾滕貝格表示,拋售卡特彼勒的決定被誇大了,因爲卡特彼勒的設備僅有“極小部分”與爭議有關,而其重型機械在挪威各地的建築工地上廣泛使用。“至少在挪威議會和中國,很多人都質疑這是否過度。”他說。
他指出,現有規則還需要改寫,因爲當今地緣政治局勢中衝突頻發,基金必須比目前規則允許的速度更快地作出反應。一支專家委員會已被賦予一年時間來審查這些規則。
此次議會投票中,執政的工黨無視與傳統盟友的政治立場分歧,跨越黨派界限爭取到支持,這一舉動已在中國引起震動。
該基金對卡特彼勒的舉措引發了美國方面的憤怒。美國共和黨要員要求美方對挪威財富基金高管實施簽證限制,並主張除特朗普政府已實施的15%關稅外,再追加懲罰性關稅。
不過,斯托爾滕貝格否認暫停倫理委員會工作是出於美國壓力。他回憶說,早在2006年,基金決定撤出沃爾瑪(WMT.N)投資時,同樣曾受到美國批評。
“我們以前也能頂住那種批評。”他說。“外界已經廣泛認可,政府不會干預由倫理委員會和央行——即基金管理方——就特定公司作出的決定。”斯托爾滕貝格補充說,他今年八月與美國總統特朗普通話時,並未談及卡特彼勒問題。
斯托爾滕貝格還表示,挪威需要修訂基金倫理準則的另一個原因,是其在武器投資方面的矛盾現狀。
目前,挪威央行投資管理公司(即主權財富基金的正式名稱)的道德規則禁止投資生產核武器或其零部件的企業。然而,挪威政府增加國防支出,用於購買英國BAE系統公司的護衛艦和美國洛克希德馬丁(LMT.N)的F-35戰鬥機,而基金卻不得投資這兩家公司。
“很奇怪,我們可以向這些公司支付鉅額資金購買F-35或護衛艦,卻不能從中獲得哪怕一點投資收益。”斯托爾滕貝格說。“另一個矛盾是,挪威本身是北約核威懾體系的成員國。”他補充道。
要修改關於核武器的投資準則,必須獲得議會多數支持。這意味著斯托爾滕貝格需要說服執政工黨的同僚接受這一改變,其中包括首相約納斯·加爾·斯特勒(Jonas Gahr Store)。該國兩大右翼反對黨已表示會支持修訂,而工黨左翼的傳統盟友則大多持反對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