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一分虧三分,美國正式停鑄一美分硬幣!
美國已正式停止生產一美分硬幣,數字化浪潮與成本飆升終結了這一流通230年的“便士”。
在美國財政部決定逐步淘汰一美分硬幣後,週三費城鑄幣廠印製完成了最後一枚硬幣。其生產成本已攀升至面值的近四倍。
美國財政部司庫布蘭登·比奇(Brandon Beach)在鑄幣廠表示:“隨著美國支付方式的快速現代化,財政部和特朗普總統認爲,繼續生產一美分硬幣既不符合財政責任,也無法滿足公衆需求。”
自1793年流通至今的一美分硬幣逐步退出市場,正值數字支付系統普及使其在消費者和零售商中的使用日益罕見。過去十年間,其生產成本從1.42美分漲至3.39美分。
美國鑄幣局估計,停止生產該面值硬幣每年可節省5600萬美元材料成本。上一財年,一美分硬幣佔鑄幣局流通硬幣總量的57%。
美國零售商已開始在現金交易中自動將零錢從一美分四捨五入至5美分。但零售業警告稱,一美分硬幣的快速消失可能引發操作問題,例如收銀臺兌現銀行支票時的找零困境。
儘管新幣生產停止,流通中的一美分硬幣仍可在商店中繼續使用。比奇強調:“雖然今天我們告別了銅質一美分硬幣的持續生產,但必須明確:一美分仍是法定貨幣。我們有超過3000億枚硬幣在流通,並鼓勵大家繼續使用。”
特朗普此前稱生產一美分硬幣“極其浪費”,並於今年早些時候指示財政部長斯科特·貝森特(Scott Bessent)逐步減產。財政部5月停止訂購該硬幣,鑄幣局6月結束大規模生產。
週三印製的最後一批5枚一美分硬幣不會進入流通,而是由鑄幣局拍賣。硬幣正面林肯頭像肩部印有特殊的“Ω”標記,作爲歷史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