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銅價“脫鉤”全球!消費者恐成最大輸家?
在特朗普宣佈將對進口銅徵收50%關稅後,美國買家面臨的銅價急劇飆升。這意味著本已高企的價格在美國市場進一步與其他地區脫節。分析師警告,這將對企業乃至整個美國經濟造成衝擊。
美國近一半的銅依賴進口,這些銅被廣泛應用於機械、電子、家電、住房和基礎設施項目。特朗普聲稱要提升本土銅產量,但專家表示,這需要數年時間才能逐步實現,完全滿足需求則需數十年,且前期投資成本巨大。
自2月以來,交易商一直預期特朗普將宣佈銅關稅政策,導致庫存大規模從歐洲和亞洲轉移至美國。
市場參與者表示,鑑於本週官方信息的模糊性、可能的豁免談判空間,以及白宮近期政策快速轉向的先例,不確定性依然存在。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週二表示,關稅可能“在7月底或8月1日”實施。
美國銅價週二上漲逾13%,創下1989年以來最大單日漲幅,達到每磅5.69美元的歷史高位。而作爲全球基準的倫敦金屬交易所(LME)價格僅上漲0.3%。這反映出美國與其他地區銅價正在形成異常巨大的溢價。
儘管美國庫存高於往常,但價格持續高企,自2月特朗普宣佈對銅進行調查以來,美國Comex期貨與LME的價差一直在500至1500美元之間波動。歷史上這一價差接近於零,2024年約爲150美元。
Benchmark Mineral Intelligence數據顯示,週二Comex-LME價差飆升138%,突破每噸2600美元。 與此同時,上海金屬市場的價格則與LME基本持平。
Benchmark表示,假設50%關稅在8月初生效,屆時美國消費者可能需爲每噸銅支付約1.5萬美元,而全球其他地區價格約爲1萬美元。
該機構銅需求與價格首席分析師丹·德容(Daan de Jonge)表示:“這種巨大差異將開始產生重大經濟影響。購買新冰箱、空調或汽車時,所有商品都會變得更貴,企業很可能會將成本轉嫁給消費者。”根據最終關稅稅率,美國消費者可能轉而購買海外生產的更便宜商品。
他補充道:“在公共投資方面,美國債務成本上升,美元貶值,現在基礎設施投資又面臨主要原材料成本飆升,預計這將開始影響就業。”
另一個潛在的副作用是,一些項目可能會開始用更便宜的鋁替代銅,儘管鋁更重且長期維護成本更高。德容指出:“所有這些無疑都增加了破壞需求的風險。”
增加本土產量的障礙包括採礦項目長期許可延遲,以及新設施開發的鉅額成本,這些成本取決於當前市場動態能否長期持續。
德國馬歇爾基金會高級研究員彼得·蔡斯(Peter Chase)週三在表示:“問題在於,美國能否用本土產品替代進口產品,以及速度有多快?”美國主要銅進口來源包括智利、加拿大、祕魯和墨西哥。
“現實是,50%關稅下的銅價不會讓美國產量明天就暴增。”蔡斯認爲,美國消費者和企業將立即感受到衝擊,這可能影響美國人工智能基礎設施建設計劃。
花旗分析師則稱週二爲“2025年銅市場的分水嶺時刻”,認爲“即將實施的關稅可能突然關閉美國進口銅的窗口(可能持續至2025年底)”,導致美國以外地區價格回落。但他們預計Comex-LME價差不會完全反映50%關稅,因爲美國近期庫存增加,且主要出口國可能通過談判獲得更低稅率——這一可能性仍在影響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