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白銀漲勢根本停不下來!“貨幣貶值交易”正在把金銀推上天
在金融市場短期漲跌的表象之下,一場針對多重資產的長期重新定價可能正在上演——投資者正試圖通過調整倉位來抵禦失控的預算赤字所構成的威脅。
儘管新一輪關稅威脅佔據上週五頭條,並促使交易員逃離高風險資產轉向債券,但資金管理人近來正愈發密集地討論一個被稱爲“貶值交易”的現象。
認同這一邏輯的投資者正在撤離主權債務及其計價貨幣,他們擔心隨著各國政府迴避解決鉅額債務負擔甚至繼續擴大舉債,這些資產的價值將隨時間推移而受損。
更多助推力來自一種推測:央行將面臨日益強烈的政治壓力,需要維持低利率以抵消政府債務負擔——這個過程將通過持續印鈔來推升通脹。
就在上週,隨著支持刺激政策的高市早苗向日本首相之位邁進,日元及其國債遭遇拋售潮。法國因財政問題引發的又一輪政治動盪震動歐元,而英國即將公佈的預算案讓至今仍帶著2022年拋售傷疤的金邊市場再度不安——那場拋售曾迫使時任首相利茲·特拉斯(Liz Truss)下臺。
儘管美元近期因美國政府停擺而走強,但今年迄今仍處於下跌通道——此前特朗普的貿易戰和減稅計劃已令美元陷入1970年代以來最嚴重的頹勢。其“美國優先”政策與全球秩序的決裂,以及對美聯儲獨立性的攻擊,都令人懷疑美債是否能繼續完全享有全球主要無風險資產的地位——這一定位正是長期債券收益率的重要支撐。
在貶值交易的另一端,貴金屬正受益於其傳統避險地位,加密貨幣則再次迎來反彈——這次是因其號稱能規避政府政策影響的避險功能。
黃金今年上漲超50%,近期突破每盎司4100美元歷史高位,白銀同樣創下歷史新高。週三早盤截至發稿,現貨黃金延續昨日強勢行情,首次漲至4160美元/盎司關口,日內漲超1%,年內累計上漲超1500美元。現貨白銀突破53美元/盎司,再創歷史新高,日內漲近2%。
儘管加密貨幣在特朗普最新關稅威脅衝擊市場情緒後出現急跌,但比特幣今年仍上漲逾20%,並曾創下歷史新高。
斯蒂芬·米勒(Stephen Miller)表示,在他四十年的市場生涯中從未見過如此大規模的資金從貨幣和國債轉向替代資產。這位貝萊德集團澳大利亞公司前固定收益主管認爲,這可能僅僅是個開始。
“貶值交易還有持續空間,”現擔任加拿大CI金融公司(CI Financial Corp.)旗下GSFM諮詢顧問的米勒表示,“美國國債不再像過去那樣是無可指摘的安全港資產,其他債券市場也出現了類似現象。”
億萬富翁達利歐(Ray Dalio)和格里芬(Ken Griffin)接連登上頭條,暗示黃金可能比美元更安全。加拿大養老金計劃投資局(Canada Pension Plan Investment Board)負責人認爲美國國債的避險地位也岌岌可危。對沖基金顧問兼作家納西姆·塔勒布(Nassim Taleb)則表示,美國不斷膨脹的赤字正在播下債務危機的種子,而這場危機幾乎不可能避免。
“世界正見證的不僅是經濟放緩背景下經通脹調整後貨幣價值的惡化,還有政府穩定性的削弱,”正在增持黃金的Calvin Yeoh表示。他在新加坡Blue Edge Advisors管理Merlion基金。
“貨幣貶值”這一術語可追溯至亨利八世和尼祿國王(古羅馬暴君)時代,當時統治者通過摻入銅等廉價金屬來降低金銀幣的成色。
對於世界是否正在見證現代版貨幣貶值,目前仍存在大量質疑——尤其是考慮到黃金和比特幣暴漲背後存在多重因素。更何況自全球金融危機以來,關於債務危機迫在眉睫的預警此起彼伏,卻屢屢落空。
俄烏衝突爆發後俄羅斯資產被凍結事件,凸顯了外匯儲備在面對外部制裁時的脆弱性,從而增強了黃金的吸引力。各國央行也一直在增加黃金儲備以實現資產多元化。
而加密貨幣領域對純粹由動量驅動的暴漲暴跌並不陌生:當比特幣在後疫情時代通脹飆升期間與其他投機性資產一同下跌,以及最近因貿易緊張局勢升級而暴跌時,其作爲避險港灣的說法便不攻自破。
儘管近期出現波動,但美元、歐元和日元仍在貿易和銀行體系中佔據主導地位,並作爲數萬億美元日常交易的錨定資產。政府債務同樣是抵押品框架和全球金融體系基礎設施的基石。
美股飆升也對貶值交易的觀點構成挑戰——畢竟外國投資者需要美元進行交易,而且儘管特朗普政策帶來不穩定因素,海外投資者仍在持續增持美國國債。
“任何認爲比特幣和黃金可以取代貨幣和債券的人都需要清醒一下,”日本最大券商之一瑞穗證券駐東京首席策略師大森昭紀(Shoki Omori)表示。
大森認爲市場見證的不過是一場“動量交易”——越來越多投資者不顧基本面追逐看似穩贏的交易。
彭博策略師馬克·卡德摩爾(Mark Cudmore)表示,“‘貶值’這個詞似乎足以描述近月來的非凡市場波動。但既然我們已爲當前交易模式找到這個漂亮標籤,或許正表明市場過度一邊倒,接下來或將迎來波動和洗盤。”
然而投資者展開這場關於貨幣貶值的辯論確有堅實理由,即便最終證明這只是學術討論而未顛覆市場現狀。
Eurizon SLJ Capital Ltd.策略師認爲,由於央行在金融危機和疫情期間大幅降息並大舉購債釋放廉價資金,各國政府已對“赤字支出上癮”。
“如果儲備管理機構繼續從美元乃至所有法定貨幣中撤離,黃金可能持續走高,”Eurizon策略師在上週報告中寫道,“若央行黃金持有量趕上美元儲備規模,在其他條件不變下,金價可能達到8500美元。爲何不可能?”
在Andromeda Capital Management,阿爾貝託·加洛(Alberto Gallo)表示隨著債務上升和人口老齡化,“貨幣貶值進程”將加速,因爲對政客而言,這比刺激增長或實施緊縮更容易。他認爲央行有被捲入這一進程的風險。
“政策制定者正在醞釀貨幣改革思路,無論是黃金儲備重新計價、銀行放鬆監管還是變更央行目標,”加洛在報告中稱,“最終結果可能是通脹根深蒂固、法定貨幣進一步貶值、長期利率上升以及無風險資產與風險資產正相關。”
僅在美國,美聯儲通過維持高利率抑制增長以冷卻通脹的同時,特朗普卻以減稅措施反向操作財政政策——預計這將使本已近2萬億美元的赤字進一步擴大。美國政府問責局在2月警告,到2050年債務規模可能達到國內生產總值的兩倍。
特朗普及其政府還發起推動美聯儲降息的運動,部分原因是官員主張降息可降低舉債成本,並通過試圖罷免理事麗莎·庫克(Lisa Cook)來試探該央行的獨立性底線。不斷升級的貿易戰、美國政府停擺以及總統利用司法部打擊國內政敵等行爲,加劇了人們對政治失能和不可預測性的擔憂。
在法國,由於預算案陷入僵局,總理塞巴斯蒂安·勒科爾尼(Sebastien Lecornu)成爲該國兩年內第五位辭職的總理,再次引發投資者焦慮。上週最終他以重新獲任命收場。
而在日本,高市早苗可能晉任首相之際,執政數十年的聯盟破裂令前景更添疑雲。這位支持刺激政策的議員在近期黨內領導選舉中獲勝,令人預期在通脹仍遠高於央行目標的情況下,日本加息步伐可能放緩。
在此背景下,一些市場觀察者仍認爲貶值交易尚有延續空間。
“這反映了世界格局的深刻變化,可能意味著數字資產在當前環境下正成爲更受信賴的價值來源,”倫敦XTB Ltd.研究總監凱瑟琳·布魯克斯(Kathleen Brooks)表示,“我們認爲這一趨勢不會很快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