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深貴金屬投資者警告:“紙白銀”騙局正在崩塌!
當白銀價格飆升至多年高點時,資深貴金屬投資者安迪·謝克特曼(Andy Schectman)看到的不僅是又一次價格波動,他看到的是全球金屬市場根基的崩塌。
在上週的一次內容廣泛的採訪中,謝克特曼認爲,當前發生的一切代表著實物市場終於揭穿了長達數十年的“紙面操縱”。
他開宗明義地強調這並非只是單純的市場波動,他說:“我從未見過這樣的情況。現貨升水(即現貨價格超過期貨價格)顯示出極端的實物交割壓力,這是市場在暴露實物白銀的短缺和紙面承諾的脆弱。”
對謝克特曼而言,“現貨升水”是警示真實金屬供應正在減少的信號。他認爲,投資者可以安心使用“紙白銀”衍生品的時代即將終結。
他說:“人們接受紙面承諾已經很長時間了,我認爲這正在走到盡頭。這對白銀和其他貴金屬來說是決定性的看漲信號。”
當被問及到底是什麼引發了這種“崩塌”時,謝克特曼指出了只有在市場結構崩潰時纔會出現的壓力跡象。他提到,現貨價格現在高於未來交割價格,這在白銀市場“非常罕見”,是“需求絕望的信號”。倫敦的租賃利率通常僅爲百分之零點幾,現在“飆升至39%以上”。他所描繪的畫面是表面之下的恐慌。
“在倫敦,他們有1.4億盎司的浮動供應量,但每天的交易量卻是6億盎司。在1.4億盎司的浮動供應上,卻有超過20億盎司的紙面債權。”
在謝克特曼看來,倫敦是這場“無聲危機”的震中,多年來對同一批銀條進行“重複抵押”的做法正在暴露。
當被追問這種紙面結構崩潰時會發生什麼,他將其比作銀行擠兌。當空頭找不到金屬來交割、借貸成本飆升時,追加保證金通知就開始出現。
他說:“你開始看到追加保證金通知,他們無法獲得白銀來彌補他們的頭寸。那時事情就會變得非常、非常、非常有趣。”
他承認,短期內的混亂可能會造成劇烈波動,但他認爲“清算和求生存式的拋售”只是暫時的。“一旦被迫拋售結束,實物稀缺性將開始佔據主導地位。”
從長遠來看,他認爲這是一個系統重置:“如果對這種紙面系統的信心崩潰,白銀的結構性重定價就開始了。”
謝克特曼不僅僅依賴市場情緒。他根據圖表分析,論證市場結構本身支持更高的價格。他描述了一個可以追溯到20世紀80年代的、跨越數十年的“雙重杯柄形態”(double cup and handle)技術結構,聲稱技術上銀價可能升至96美元。
不過,他也承認價格走勢並非一帆風順。他說:“會有波動性”,但他相信每一次回調都只會爲更高的底部奠定基礎。
當話題轉向宏觀層面時,謝克特曼將視野拉遠。他說:“這不是黃金和白銀在上漲。而是美元正在失去立足之地和價值,”他將這種貨幣描述爲“一塊正在融化的冰塊”。
他將這種下跌與他認爲旨在讓美元貶值以使美國製造業迴流的有意政策努力聯繫起來。他引用了前顧問朱迪·謝爾頓(Judy Shelton)和市場分析師盧克·格羅門(Luke Gromen)的觀點,推測政策制定者甚至可能正計劃悄悄地將長期美債與黃金掛鉤。
他說:“如果他們用黃金來支撐長期美債市場,並讓黃金緩慢走高,這麼做是爲了讓美元貶值。世界上最大的資金,那些不斷要求實物交割的機構交易員知道即將發生什麼。”
因此,謝克特曼的論點是,這次金屬上漲並非投機狂熱,而是全球貨幣調整的跡象。他直截了當地說:“這是美元貶值的交易。”
當被問及這些壓力如何體現在他的業務中時,謝克特曼的回答很直接:溢價正在飆升,點差正在擴大。他指出現貨升水缺口是經銷商面臨風險的證據。
他說:“我們的點差在期貨價格和現貨價格之間約爲3美元。對於必須以某個價格購買金屬的經銷商來說,他們無法在接近這個價格的任何地方進行對沖,所以你就暴露在風險之中了。”
這種風險暴露體現在零售定價上。他談到“銀鷹幣”(Silver Eagle coins)時說:“現在美國所有主要經銷商的售價都比現貨價格高出6美元、7美元、8美元一盎司……就是這樣。”談到黃金,他補充道:“我們購買‘水牛金幣’(Gold Buffaloes)的成本比現貨價格高出200多美元,我們還沒開始賺錢。”
他將其中大部分問題歸咎於美國鑄幣局的瓶頸,他稱之爲“低效的典範”,在需求激增時無法提供足夠的供應。但他也表示,溢價反映了一個更深層的問題——公衆越來越堅持要實物金屬,而不是紙面風險敞口。
當被問及像SLV和GLD這樣的交易所交易基金(ETF)時,謝克特曼的措辭更加嚴厲。他警告說:它們本質上是“一個騙局”。“我不會拿我的錢投進去,哪怕是爲了救我的命。”
他聲稱,機構投資者一直在積極買入黃金和白銀,而那些被一年的低迷需求麻痹了的批發商和精煉商現在正在爭相追趕。
當被問及供應限制時,他指出了自然和工業兩方面的限制。他說,白銀的開採量每年都在減少,而且只有一小部分來自專門的銀礦。與此同時,太陽能電池板和電動汽車等工業需求正在激增。
他還告誡不要急於將白銀換成黃金。
他說:“現在還不是將白銀換成黃金的時候,”不過他補充說,“黃金的價格會上漲到任何人認爲不可能的程度。”
謝克特曼還區分了公衆正在做的事情和內部人士正在做的事情。他指出,散戶投資者仍大量暴露於股票和期權市場,而“大資金”正悄悄地轉向硬資產。他說:“公衆都湧入了股票市場,而大資金正在撤離,要求實物金屬的交割。”
在他看來,這種分歧說明了一切。機構投資者不是在追逐投機,他們是在轉向安全。他認爲,個人應該跟進。目標不是短期利潤,而是財富的保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