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不改牛市本色!華爾街重申5000美元目標價
黃金近期的回調,或許並非這一貴金屬更深層次熊市的開端。事實上,華爾街部分機構認爲,黃金未來前景更爲光明。
國際現貨黃金在10月底跌破4000美元/盎司後,目前已反彈至4100美元上方,今年以來累計上漲超50%,較10月29日創下的歷史新高仍下跌約6%。然而,各國央行爲分散美元資產持倉而加大購金力度,再加上大量散戶通過交易所交易基金(ETF)買入黃金,這兩大因素疊加可能推動金價再次大幅上漲。
瑞銀(UBS)策略師在週一發佈的報告中表示,他們認爲黃金可能在2026年或2027年的某個時點創下5000美元/盎司的歷史新高。
瑞銀策略師寫道 “核心持倉正變得更具韌性。黃金日益被視爲長期戰略資產和資產配置的核心部分。”
他們認爲,“黃金的投資者羣體正加速擴大”,並補充稱,“越來越多投資者從股票、債券、美元及其他資產中重新配置資金,黃金將從中受益;而且,考慮到黃金市場相對於其他資產類別的規模,若這種配置轉移具有普遍性,即便只是小幅變動,也能產生巨大影響。”
摩根大通私人銀行也表示,受新興市場經濟體央行購金推動,黃金的強勁漲勢可能在明年推動其價格突破5000美元/盎司大關。
該公司全球宏觀與固定收益策略主管亞歷克斯·沃爾夫(Alex Wolf)在採訪中表示,到2026年底,金價可能達到5200至5300美元/盎司,較當前價格上漲逾25%。
沃爾夫表示,對許多央行而言,尤其是新興市場央行,黃金在“外匯儲備中的整體佔比仍然相對較低”。“儘管由於金價上漲,購金速度可能放緩,但我們仍認爲它們會繼續增持,”他說。
世界黃金協會(World Gold Council)數據顯示,截至9月的一年裏,各國央行增持了634噸黃金。儘管這一數字低於過去三年同期水平,但仍遠高於2022年前的平均水平。該協會預測,2025年全年購金量將在750至900噸之間。
沃爾夫表示,許多新興市場經濟體正處於財政盈餘狀態,擁有大量需要“再投資”的現金流。“其中很大一部分仍將投向美元,因此我們並非認爲黃金會取代美元,只是黃金在儲備中的佔比將不斷提高。”
沃爾夫還提到了其他看漲驅動力,包括投資者增加黃金持倉,以及對法定貨幣的持續擔憂。
他表示,黃金在投資者投資組合中的“佔比仍然相對較低”。“即便更多投資者將黃金持倉比例提高至5%,也將帶來更多需求,可能推動金價進一步上漲。”
22V研究公司(22V Research)董事總經理兼衍生品策略主管傑夫·雅各布森(Jeff Jacobson)上週在報告中表示,他同樣仍看漲黃金。他指出,儘管近期金價下滑,但該貴金屬仍維持在關鍵技術位——50日均線上方,這是一個積極信號。
“即便經歷如此大幅下跌,黃金仍處於極爲明確的上漲趨勢中,這表明投資者應在這類回調時繼續加倉,”雅各布森寫道。
他還指出,近期美元和長期債券收益率的上漲勢頭似乎已停滯。雅各布森預計,美元和10年期美國國債收益率將再次回落。這將對黃金構成支撐——黃金通常在美元走弱和利率下降時期表現更佳。
百達資產管理公司(Pictet Asset Management)的策略師也認爲,過去幾周黃金的基本面並未發生太大變化,唯一變動的是價格。今年推動金價上漲的諸多看漲邏輯,如今依然具有說服力。
“儘管我們注意到這一貴金屬的大幅上漲使其估值處於高位,但基本面仍具支撐:實際收益率正在下降,美元持續走弱,而且發達經濟體公共部門赤字存在大幅擴張的實際風險,”百達團隊寫道。
誠然,黃金短期內可能仍會波動。富國銀行投資研究所(Wells Fargo Investment Institute)投資策略分析師奧斯汀·皮克爾(Austin Pickle)週一在報告中表示,“黃金此前的漲幅在歷史上已處於高位”,“近期的回調是亟需且健康的整理”。他承認,市場可能需要一些時間消化過剩情緒,未來幾個月金價可能會震盪。
但種種跡象表明,黃金不久後有望向5000美元/盎司的下一個里程碑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