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美國率先公布對14 國關稅,談判截止日延後至8/1
7/27 美國與歐洲宣佈達成貿易協議,關稅稅率降至 15%(前 30%),歐盟同意向美國購買價值 7500 億美元的能源,以及額外投資 6000 億美元。
包含歐盟,美國已經公佈 26 個貿易夥伴的進口關稅稅率,日本和歐盟調降至 15% 為目前最低稅率,菲律賓和印尼調降至 19% 關稅,巴西為最高的 50%,韓國、馬來西亞 25% 關稅,墨西哥 30% 的關稅 、孟加拉為 35% 、加拿大為 36% 、泰國為 36%,台灣仍舊尚未公佈。
MM 研究員
川普持續更新對各國的關稅稅率,先前在 7/23 宣布對與印尼、菲律賓、日本達成貿易協議,並將對等關稅分別降至 19%(前 32%)、 19%(前 20%)和 15%(前 25%),7/27 美國與歐洲也宣佈達成貿易協議,關稅稅率降至 15%(前 30%)。除了稅率均有所調降外,我們也觀察到兩項重點:
-
產業關稅有望個別談判:日本與歐盟都宣佈增加對美投資,分為別 5500 億美元、 7500 億美元,以換取汽車關稅從 25% 調降至 15% 。
-
封鎖中國轉口:印尼和菲律賓的稅率基本仍對標 4/2 越南的 20% 關稅,目的如同對越南課徵的 40% 轉運關稅相似,是為了封鎖中國透過轉口貿易將低價產品出口至美國,例如汽車、消費性電子、電子零組件等。
-
各國增加對美商品購買:印尼購買 150 億美元的美國能源、 45 億美元的農產品和 50 架波音飛機;日本採購 100 架波音客機、採購價值 80 億美元農產品;歐盟購買價值 7500 億美元的能源,並宣佈擴大購買美國軍事設備。
整體來說,目前關稅戰仍持續朝我們近期快報和 7 月月報中提到的「放軟」趨勢邁進,持續調整關稅強度並延長談判時程,例如 7/22 貝森特再提到有可能延後對中國的 8/12 關稅期限,目前中國已與美國與瑞典展開一輪談判。而產業關稅(包括半導體及消費性電子關稅)最終預計會走向類似 USMCA 的模式,加徵同時仍會給予一定的免稅通道,或者也有望與歐日汽車關稅相同,以增加投資換取降低關稅的空間。
上述內容更新至 7/28,我們將持續更新後續美國公佈的關稅。整體來看,如果 8/1 關稅如期生效,我們估算有效稅率預計暫時落於增加 15 ~ 20%,但後續仍有談判下調的機會。我們也已發佈了 快報 解析關稅影響。
備註:川普領先於 7/2(三)宣佈與越南達成貿易協議,對越南商品徵收的關稅將從 4 月宣佈的 46% 降至 20%,但其他地區經越南轉運的商品則要徵收 40% 關稅,而美國商品可以免稅進入越南,首次獲得百分之百市場準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