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價不跌反漲!OPEC+放棄“精準控價”,轉而開打市場份額戰
儘管OPEC+計劃在8月增加原油產量,但油價仍升至兩週高位。
OPEC+試圖通過增產遏制美國頁巖油生產,但內部對產量配額的分歧加劇,而且還引發了全球市場份額爭奪戰。此外,地緣政治因素和貿易擔憂的緩解也爲油價提供了支撐。
SPI資產管理公司合夥人斯蒂芬·伊尼斯(Stephen Innes)在週二的一份報告中表示:“他們突然的大幅增產不僅僅是個數字,更像是一種宣言——是一聲警告。”他稱,“OPEC+已經放下手術刀,拿起三叉戟”,不再是小心翼翼地調控價格,而是猛力爭搶市場份額。
OPEC+一直在逐步提高產量,試圖將去年自願減產的220萬桶/日原油重新推向市場。相比5月、6月和7月每日41.1萬桶的增幅,8月54.8萬桶/日的增產規模要大得多。
到9月,該組織有望完全撤銷這輪自願減產,比市場原本預期的提前約一年。伊尼斯形容這次驟然轉向爲“如同側旋球一般迅猛的回撤”,
“表面上看是在開閘放油,實際上是一場懲罰機制的啓動。”
美國沒有“瘋狂鑽探”
在6月對伊朗核設施發動襲擊之後,特朗普敦促“所有人”控制油價,擔心能源價格上漲會引發消費者強烈反彈。
特朗普曾在競選中承諾維持低能源成本,並喊出“瘋狂鑽探(drill, baby, drill)”的口號,試圖推動本土能源開發。《華爾街日報》報道稱,他的政府也持續反對拜登時期的綠色能源政策,並已將這場鬥爭延伸到與歐盟的貿易談判中。
近期油市的另一個焦點是,OPEC+內部在執行配額方面的裂痕正在擴大,加之夏季駕車旺季拉動的需求強勁、以及圍繞伊朗這個全球主要產油國的地緣政治緊張局勢。
伊尼斯表示,嚴格執行產量配額的OPEC+國家正“享受成果”,而如伊拉克和俄羅斯等超產的成員則被“打入冷宮”,在下一輪增產中所分配的份額將被削減。
與此同時,這個產油國聯盟似乎正意圖打壓美國的頁巖油生產。
伊尼斯指出,當WTI原油價格在60美元/桶時,美國鑽井活動活躍;但一旦跌至50美元,油田便會“陷入沉寂”。OPEC+的賭注在於,這場以原油數量而非口頭言論發起的價格戰,將迫使邊緣生產商退出市場,從而重新奪回份額。
美國能源信息署(EIA)在週二發佈的月報中稱,油價下跌已導致美國鑽探活動放緩。
該機構將2026年第四季度的日均原油產量預測下調至不及1330萬桶,低於2025年第二季度創下的1340萬桶的歷史高點。
City Index與FOREX.com市場分析師法瓦德·拉扎克扎達(Fawad Razaqzada)表示,美國近期未能實現實質性的增產。他指出,貝克休斯最新數據顯示,美國活躍鑽機數量已降至425臺,爲2021年10月以來最低,而2022年高峯時期曾接近780臺。他說,
“這或許正是OPEC+儘可能增產的絕佳時機,因爲美國那邊不再‘瘋狂鑽探’。”
油價逼近70美元
必須指出的是,美國之所以能在上月對伊朗實施歷史性的軍事打擊,也與其擺脫對中東石油依賴的頁巖革命有關。
自2020年起,美國已成爲石油淨出口國。但地緣政治仍深刻影響著油市。
“6月以色列與伊朗之間持續12天的衝突如同點燃導火索,推動布倫特原油三週內飆漲超30%,卻又在五角大樓空襲和突如其來的停火協議下如舒芙蕾般塌陷。”伊尼斯說,
“風險溢價?有。風險溢價?又沒了。如此往復。”
全球油市也受到其他因素的影響,包括特朗普關稅戰對通脹與全球經濟的潛在衝擊。
拉扎克扎達表示,自4月以來,隨著貿易與通脹擔憂緩解,加上油需前景改善,原油價格獲得支撐。
此前人們擔心貿易摩擦將拖累全球經濟,削弱對原油的需求,但這種擔憂“已大幅減弱”。標普500指數與納斯達克指數自4月低點反彈,並接連創下歷史新高。
拉扎克扎達補充稱,儘管關稅上調,本輪通脹並未如市場擔心那般上揚,多國央行紛紛繼續降息。而美國共和黨通過的大規模財政與稅收法案短期內也可能提振經濟,儘管這最終會令美國國債規模大幅膨脹。
與此同時,雖然近期WTI原油價格有所回升,但年初至今仍累計下跌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