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搶購一空,倫敦交易癱瘓,白銀供應鏈正瀕臨斷裂
數月來,維平·雷納(Vipin Raina)始終嚴陣以待,準備迎接印度消費者爲供奉財富女神而搶購白銀引發的瘋狂浪潮。但當真面臨這場風暴時,他依然被震撼得措手不及。上週初,他所在的印度最大貴金屬精煉廠史上首次宣告白銀庫存售罄。
“經營白銀和銀幣的商家基本都已斷貨,因爲根本無銀可買,”印度MMTC-Pamp公司交易主管雷納表示,“這種人們不惜高位接盤的瘋狂市場,我27年職業生涯聞所未聞。”
短短數日內,短缺危機不僅席捲印度,更蔓延至全球。印度節慶買家與國際投資者、對沖基金蜂擁而至,他們將貴金屬視爲對美元脆性的押注——或只是順應市場難以遏制的暴漲浪潮。
這場狂熱已波及決定全球價格的白銀交易中心——倫敦市場,世界級銀行在此進行巨量買賣。如今,這裏竟也無銀可供。交易員描述這是一個瀕臨崩潰的市場,連大型銀行都暫停報價,疲於應對客戶因挫敗與疲憊而嘶吼的連續來電。
上週銀價持續攀升,上週五在54美元上方創下歷史新高,卻又突然暴跌6.7%。對精疲力盡的交易員而言,這次暴跌只是白銀市場承受極端壓力的最新例證——這是自45年前亨特兄弟試圖壟斷市場以來最嚴重的危機。
本篇關於白銀市場崩塌過程的報道,基於與二十餘位交易員、銀行家、精煉商及投資者的對話而成,其中多數因未獲授權而要求匿名。這是一場多重因素共同耗盡白銀庫存緩衝的完美風暴:包括持續數年的太陽能產業爆發性增長、爲規避潛在關稅而湧向美國的白銀洪流、作爲所謂“貶值對沖交易”組成部分的貴金屬投資浪潮,以及印度需求的突然爆發。
100比1的價格比率
當交易員與分析師試圖追溯2025年白銀危機的直接導火索時,他們不約而同地指向印度。排燈節期間,數億信徒會購買價值數千億盧比的首飾來供奉拉克什米女神。亞洲精煉廠通常能滿足這種偏愛黃金的需求,但今年許多印度人卻轉向另一種貴金屬:白銀。
這一轉變並非偶然。數月來,印度社交媒體紅人不斷宣揚“黃金創紀錄暴漲後,白銀將接棒飆升”的觀點。這場炒作始於四月,投資銀行家兼內容創作者Sarthak Ahuja向他近300萬粉絲宣稱,白銀與黃金100比1的價格比率使其成爲今年明擺著的投資選擇。他的視頻在佛陀滿月節期間病毒式傳播——這個購買黃金的吉日,重要性僅次於10月18日的排燈節。
“從未出現過這種情況。本次白銀需求堪稱海量,”新德里貴金屬交易商M.D. Overseas Bullion總經理Amit Mittal表示。隨著供應短缺,印度白銀相對全球價格的溢價從通常每盎司幾美分,逐步突破0.5美元,繼而站上1美元大關。
正值印度需求飆升之際,重要供應來源地中國進入爲期一週的黃金週假期。於是黃金交易商轉向倫敦求助。他們很快發現,這座城市的貴金屬倉庫也已基本售空。雖然支撐全球市場的倫敦金庫儲存著逾360億美元白銀,但其中大部分由交易所交易基金(ETF)投資者持有。
近月來,出於對美元穩定性的擔憂,白銀ETF需求激增,這股被稱爲“貶值對沖交易”的投資浪潮席捲市場。彭博數據顯示,自2025年初起,ETF投資者已吸納逾1億盎司白銀——導致應對印度需求突增的可用庫存持續萎縮。
約兩週前,印度市場重要的貴金屬交易商及黃金供應商摩根大通告知至少一位客戶,10月份已無白銀可運往印度,最早供貨期需至11月。摩根大通發言人對此不予置評。
當搶購狂潮在印度加速蔓延時,Satish Dondapati正密切關注供應狀況。這位柯達資產管理公司基金經理管理著數只貴金屬ETF,當新投資者申購時,基金需要實物白銀支撐資產。他震驚地發現,主導印度市場的交易商庫存在快速見底,而本地溢價持續超越國際銀價。
最終形勢急劇惡化,柯達決定暫停其白銀基金的新增申購。由UTI資產管理公司與印度國家銀行運營的類似基金也相繼跟進。“分析師、黃金交易商都在印度媒體上唱多白銀,這是14年來未曾見過的景象,”他表示,“恐懼錯過效應已經奏效。”
在印度其他地區,孟買最繁忙黃金集市的經銷商開始收取遠高於國際基準的價格,而更看重貨源而非價格的富豪買家之間更是爆發競價戰。溢價飆升至每盎司5美元以上,遠超平常的幾美分價差。“我在公司28年,從未見過如此高的溢價,”M.D. Overseas的Mittal坦言。
摩根大通不願向印度增運白銀,意味著供應緊張正在全球化。截至10月9日,距離排燈節僅剩一週時,倫敦白銀市場陷入彭博採訪的多位交易員職業生涯中所見最嚴重的供應緊縮。
倫敦恐慌
交易員描述稱,隨著流動性枯竭,恐慌情緒持續蔓延。諮詢公司Metals Focus數據顯示,白銀隔夜借貸成本飆升至年化200%的高位。當主導倫敦市場的大型銀行開始退出白銀交易時,買賣價差擴大到幾乎無法交易的程度。
一位資深銀行家描述道,借入白銀的客戶(通常是精煉商、經銷商等實體供應鏈企業)反覆致電詢問最新借貸成本,導致雙方火氣漸長。當他所在的銀行無法再爲客戶提供展期報價時,一些人開始對著電話怒吼。
市場混亂的另一跡象是,某交易員透露大型銀行報價差異巨大,他甚至能按一家銀行的賣出價買入,同時按另一家的買入價賣出,即刻獲利——這在如此龐大且競爭激烈的市場中實屬罕見的功能失調跡象。
“倫敦租賃市場的流動性幾乎枯竭,”瑞士貴金屬精煉商Argor-Heraeus聯席首席執行官羅賓·科爾文巴赫表示,“我們已基本停止所有非合約承諾的白銀採購。”
打破僵局
白銀市場素以劇烈波動著稱,過去監管機構曾多次介入。1980年亨特兄弟試圖囤積時,主要交易所通過禁止交易員開新倉、只允許平倉的方式打破僵局。1998年,沃倫·巴菲特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收購相當於全球年產量四分之一的白銀並引發倫敦市場緊縮後,倫敦金銀市場協會修改規則,接受15天內可入庫的白銀(而非通常的5天)。
據知情人士透露,倫敦金銀市場協會認爲當前無需採取類似行動,因其視本次緊縮爲白銀實際供應短缺所致,而非1998年的物流瓶頸問題。過去五年間,白銀需求持續超越礦產與回收供應——主要歸因於使用白銀光伏組件的太陽能產業爆發性增長。白銀協會數據顯示,自2021年以來,供需缺口累計達6.78億盎司,同期光伏需求翻倍有餘,而2021年初倫敦總庫存約爲11億盎司。
今年以來,白銀市場壓力持續累積——由於擔心白銀被納特朗普的對等關稅,交易商爲規避潛在稅費,向紐約倉庫搶運逾2億盎司白銀。除關稅因素外,截至9月的本年度全球ETF流入逾1億盎司白銀,貴金屬投資需求浪潮推動金價史上首次突破4000美元大關。
這兩股趨勢共同耗盡倫敦儲備,導致支撐每日約2.5億盎司交易規模的可用白銀危在旦夕。Metals Focus估算,至10月初倫敦白銀市場中非ETF持有的“自由流通量”已跌破1.5億盎司。
當10月初銀價開始飆升,交易員心中縈繞著一個問題:從紐約調運庫存需要多久?知情人士稱,理想情況下可在四天內完成從Comex收購現貨白銀、篩選符合倫敦交付標準的庫存、裝載至民航航班、再轉運至倫敦金庫的全流程。
但鏈條任何環節都可能出現障礙,海關延誤有時長達數週。交易員面臨的風險是:他們簽訂倫敦白銀賣出合約後,可能無法及時將白銀運抵——從而面臨令人瞠目的展期成本。
過去兩週Comex庫存已下降逾2000萬盎司——創25多年來最大降幅——以解倫敦燃眉之急。市場參與者表示,這也讓物流公司賺得盆滿鉢滿,許多公司在銀價飛漲時大幅提價。
但部分交易商對開展此類交易仍存顧慮,因特朗普可能將對關鍵礦物加徵關稅,白銀或難倖免——這可能再度推高紐約銀價。過去一整週,全球白銀市場在等待足量白銀抵達以結束緊縮的過程中,持續承受壓力。
多倫多道明證券分析師Daniel Ghali一年多來持續預警倫敦市場面臨緊縮風險。在危機達到頂峯前幾天,他發佈報告稱看到局勢緩解跡象,並建議客戶押注價格下跌。
他的見頂判斷來得太早,銀價持續狂飆。但到上週五,市場終於朝他預期的方向轉變。當日尾盤銀價暴跌逾5%,因貿易關係緩和跡象引發貴金屬市場大規模拋售。他表示,隨著白銀洪流(不僅來自紐約,更遠至中國)湧入,市場可能面臨更大壓力。
“物流比我們最初設想更復雜,”Ghali在電話中坦言,“我們確實沒料到,在倫敦市場陷入緊縮的同時,全球零售購買狂潮會達到如此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