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防“市場逼倉”!LME放大招:永久限制近月大額持倉
倫敦金屬交易所(LME)週四宣佈,計劃制定永久性規則,在庫存處於低位的情況下,對在近月合約中持有大額頭寸的會員實施限制,以維護市場交易秩序。
作爲全球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大的工業金屬交易市場,LME由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控股, 今年6月,受近月銅合約溢價大幅飆升影響,LME首次推出臨時限制措施。
當時LME銅庫存從2月的24.8萬噸斷崖式跌至9.92萬噸,降幅高達60%,而某單一機構一度掌控90%的銅倉單及現貨合約,形成近乎壟斷的市場格局,直接導致銅現貨對3個月期合約溢價從2月的3美元/噸飆升至6月的93美元/噸,同比漲幅達3000%。
LME在宣佈臨時限制措施的聲明中表示,這一舉措是在庫存偏低且部分市場參與者在近月合約中持倉較大的背景下推出的。
臨時規則要求,近月合約多頭持倉超過總庫存水平的持有者,須以零溢價向市場回借金屬,同時擴展了對臨近交割的“隔夜至次日”(tom-next)頭寸的限制,成功迫使能源巨頭摩科瑞(Mercuria)等機構減持大額鋁頭寸,快速緩解了“市場逼倉”風險。
近期市場緊張態勢再度升級,成爲LME推動規則永久化的關鍵催化劑。數據顯示,今年以來LME鋅庫存已銳減約85%,當前可用庫存僅24425噸,甚至不足以滿足全球市場一日的消費需求,六個獨立實體所持多頭頭寸對應的金屬量更是達到可用庫存的三倍以上。
供需失衡推動近月鋅合約溢價飆升,上週現貨鋅相對三個月期合約的溢價一度創下每噸339美元的歷史紀錄,儘管截至本週三已回落至133美元/噸,但極端價格波動凸顯了低庫存環境下大額持倉對市場的衝擊風險。
此次擬推出的永久性規則將延續臨時措施的核心框架,明確要求任何在近月合約中持有超過總庫存水平多頭頭寸的市場參與者,必須以零溢價向市場回借金屬;同時進一步擴大“隔夜至次日”頭寸的現有限制範圍,該類頭寸因臨近交割期,其過度集中更容易引發交割危機和價格操縱。
LME在聲明中強調,建立一套適用於全市場的永久性規則,是應對近月合約大額持倉問題、防範潛在“市場逼倉”或其他不良局面的最恰當手段,能夠從制度層面保障市場的有序運行。
據悉,該永久性規則的公衆諮詢期將持續至11月21日。此次規則升級也被視爲LME爲2026年7月接管市場頭寸限制設定權所做的準備,標誌著交易所監管從被動應對市場異動轉向主動預防系統性風險的轉型。
市場分析認爲,永久性規則的實施將進一步壓縮投機資本利用低庫存進行市場操縱的空間,但也可能對部分實體企業的套期保值操作產生影響,後續諮詢期內行業相關方的反饋或將影響規則的最終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