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屬日報20250902
schedule 2025/09/02 09:14:09

週一亞洲買盤助力,黃金期貨創新高
根據上週五公布的個人消費支出(PCE)數據顯示,通膨壓力不明顯,為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聯準會)調整貨幣政策提供了操作空間。市場因而普遍預期降息,推動紐約期貨黃金價格逼近歷史高位。隨後,在本週一亞洲買盤推升下,期貨黃金價格成功創下歷史新高。黃金價格的上漲主要源自市場對貨幣政策寬鬆的預期,這一預期基於貨幣供給量增加、相對美國公債的機會成本下降、美元走弱,以及地緣政治緊張和貿易戰等多重因素,這些因素共同推動金價走強。在當前全球經濟與政治動盪的背景下,這也成為各國中央銀行及大型機構積極購買黃金的重要動因。
自2020年以來,央行成為推動當前黃金牛市的核心力量。自2022年俄烏戰爭爆發以來,央行連續三年(2022至2024年)淨購入黃金均超過1000噸,與此同時,全球黃金供給年均不超過5000噸,顯示央行買盤佔全球黃金供給量超過20%。展望2025年,世界黃金協會年中報告預計,央行將持續增持黃金,購買量超過800噸。雖然購入量相較前三年略有減少,但考慮到金價較去年大幅上漲,央行買盤的微幅下降屬於合理調整。
目前,各國央行缺乏出售黃金的合理動機。在美國債務規模持續擴大的背景下,國際去美元化趨勢日益明顯。多國透過減持美國公債、增持黃金來分散風險及降低對單一國家資產的依賴。此趨勢在新興市場國家,特別是金磚國家中表現尤為突出。中國與俄羅斯過去十年來積極擴充黃金儲備,現階段雙方均持有超過2300噸黃金,而美國黃金儲備約為8134噸。隨著中俄持續增持,有望逐步接近美國的儲備規模,進而在國際黃金定價權爭奪中具備更大影響力。此現象反映全球金融格局正在逐漸轉變,黃金作為戰略資產的重要地位進一步鞏固。
黃金 紐約期貨 12 月合約 (GCZ5)
智利銅礦產量目標陷瓶頸,銅價具韌性
2025年8月份由Ratingdog發布的中國製造業PMI(標普PMI)數據顯示,該指數表現超出市場預期與前值,並成功回升至榮枯線(50點)之上。此項數據反映中國製造業活動有所回暖,並對銅價產生正面推動作用。鑑於中國是全球最大銅消費國,佔全球銅需求約50%至60%,因此中國經濟數據的變化對全球銅價走勢具有重要影響。然而,須注意的是,彭博分析師指出該PMI數據樣本規模偏小,且主要涵蓋出口導向產業,參考價值相較官方PMI有限。
官方公布的2025年8月製造業PMI為49.4,顯示該產業連續五個月低於榮枯線,景氣仍處於收縮區間。中國製造業面臨的壓力主要源自2025年4月美國針對中國施加的等額關稅措施,導致雙邊貿易量下滑,加劇出口依賴型製造業者的經營困境。與此同時,中國政府的經濟刺激政策以擴大內需為主,並未顯著提振製造業PMI表現。相比之下,服務業PMI表現較佳,自年初以來持續維持50以上,反映服務業景氣相對穩定。
作為全球主要銅礦生產國,智利國營銅業巨頭Codelco董事長帕切科表示,智利在2027年達成600萬噸銅礦年產量的目標存在顯著挑戰。過去二十年間,該國銅礦年產量約維持在550萬噸水平,無明顯增長。此現象主因包括銅礦開採深度日益增加與礦藏品位下降,導致採礦成本上升。此外,當前銅價水準尚不足以鼓勵企業大幅擴展資本投入與開採行動。
2025年5月,《SEG Discovery》刊登由密西根大學、康乃爾大學及昆士蘭大學聯合研究團隊發表的研究指出,銅價需要翻倍上漲才能滿足未來的銅礦需求。研究強調,全球地下銅儲量充足,真正的問題在於礦業企業缺乏加速投資與開採的動力。與供給端局限相比,銅的需求前景更為樂觀。未來受惠於清潔能源推動、人工智慧發展及全球電力需求上升,銅的需求將持續增長。若礦業投資未見顯著擴大,供需缺口可能進一步擴大,形成銅價上漲的基本面支撐。
綜合來看,官方製造業PMI持續收縮而非全面回升,顯示短期內出口與製造業壓力難以根本解除。相較之下,服務業及內需改善有助於整體經濟穩定。同時,全球主要銅供應國—智利面臨產量延展挑戰,且礦業投資動能不足,使銅供給受限。全球清潔能源與新興科技帶動銅需求穩步增加,預期未來銅價將因供需矛盾而維持上行趨勢。
銅 紐約期貨12月合約(HGZ5)
LME銅期貨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