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風險升溫,黃金飆漲;市場態度轉變,銅將面臨供不應求【群益獨家觀點】

信用風險升溫,黃金飆漲
【黃金】
隨著美國兩家地區銀行因遭詐貸而出現較大金額的虧損,加上次級車貸業者、汽車零件供應商接連宣布破產,打擊了市場脆弱的風險情緒,避險情緒大幅升溫,VIX指數飆升至5月以來的高點,買盤也湧入黃金,黃金大漲超過2%。
儘管這兩家地區銀行的虧損金額並不算太大,但這種信用風險事件讓人不禁聯想到2023年的矽谷銀行倒閉事件,加上詐欺這兩家銀行的加害者是同一個企業,信用重疊的風險也不免引起市場的恐慌情緒,在還沒爆出其他間小銀行遭遇類似事件之前,市場將可能持續保持謹慎,週四的恐慌情緒也帶動了美債的買盤,美國十年債殖利率也跌破了4%,為黃金帶來了更低的機會成本。
另外,根據世界黃金協會報告,中國零售商對未來一年到兩年黃金產品的銷售保持信心,47%的零售商預計黃金銷售額將持續成長,其中14%認為成長幅度可能較大,另外33%認為將呈現溫和上升,相較2024年的調查,並未出現太大的改變,但與2023年金價處於相對較低水位時樂觀情緒有稍稍出現下滑。顯示黃金的消費需求儘管在金價高漲下,仍未出現預期般的大幅滑落,需求不墜之下黃金的支撐仍顯強勁。
綜合目前較為紛亂的總體經濟情況(政府關門、信用風險升溫、就業疲軟、中美貿易戰風險升溫),以及黃金消費正值旺季,市場對於黃金的偏好仍持續推升著黃金。
紐約黃金期貨 12月合約(GCZ5)
市場態度轉變,銅將面臨供不應求
【銅】
在今年面臨了許多銅礦供應中斷事件下,銅的供需平衡趨向供不應求,這與一年前倫敦金屬交易所週中交易員們的預期出現較大幅的反轉,此前交易員曾一致認為2025年將呈現供給過剩,但在今年的LME週活動上,交易員則轉而認為今年將面臨供給不足。這樣的轉變原因不在需求,而是供給。
需求仍受到能源轉型和資料中心繁榮的強力支撐。真正的原因是印度尼西亞、智利和剛果民主共和國的一系列大型地下礦井發生了中斷。加上世界各地大型露天礦場遭遇的挫折,這些地下事故引發了人們對該行業開採日益深入、技術難度越來越大的礦藏的能力的擔憂。隨著人們重新思考其供應模式,銅價飆升。
在倫敦金屬交易所週上,IXM Holding 執行長、業內知名交易員之一 Kenny Ives 也加入了看漲行列,預測價格可能接近歷史最高水平每噸12,000美元。 Mercuria Energy Group 金屬研究主管 Nick Snowdon 也表達了同樣的觀點,認為LME銅價非常有可能在年底前達到每公噸12,000美元。智利銅生產商 Codelco 董事長帕切科表示需求非常健康且強勁。
綜合需求強勁、供給受限的基本面,銅供不應求的狀況將有望持續推升銅價,但短線上仍須留意股市修正帶來的風險情緒降溫壓力。
紐約銅期貨 12月合約(HGZ5)
LME銅期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