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能源轉型先鋒到收購傳聞主角,英國石油怎麼了?
幾周以來,市場上不斷有傳言稱英國兩大石油巨頭可能合併。直到說上周四,殼牌(SHEL.N)出面否認了其正在洽購英國石油(BP.N)的報道,才結束了這場傳聞四起的猜測。
但英國石油這家始於1909年、前身爲“英波石油公司(Anglo-Persian Oil Company)”的英國油氣勘探企業,怎麼會走到今天,成爲長期競爭對手眼中的潛在收購對象呢?
時間回到2020年,當時新上任的首席執行官伯納德·魯尼(Bernard Looney)宣佈,英國石油將啓動一項戰略轉型,目標是在2050年前實現“淨零排放”,並大幅增加對可再生能源項目的投資。這家能源巨頭提出了“邊轉型,邊盈利”(performing while transforming)的口號,全面推進這一全新戰略。
魯尼當時坦言轉型將面臨挑戰,但他也表示:“這同樣是一個巨大的機會。”
魯尼提出這項戰略時,正值新冠疫情在全球蔓延,導致需求驟降,原油價格暴跌。英國石油錄得十年來的首次全年虧損。然而,公司仍堅持推進改革,並在2021年錄得76億美元的年利潤。隨後,2022年受俄烏戰爭影響油價飆升,利潤暴增至276.5億美元。
面對亮眼財報,魯尼在接受CNBC採訪時稱,公司正全力推進能源轉型戰略:
“我們宣佈將在本十年內再增加最多80億美元用於能源轉型,同時也將再投最多80億美元用於油氣業務,以支持能源安全和能源可負擔性。”
英國石油在其2023版《能源展望》中也強調,預計化石燃料在全球一次能源中的佔比將從2019年的約80%,下降至2050年的最低20%。
2023年9月,英國石油突然宣佈魯尼辭職,震驚市場。距他上任還不到四年,公司透露魯尼在擔任CEO之前,未“充分披露其在職場中的某些關係”,因此被迫離任。
隨後,首席財務官穆雷·奧金克洛斯(Murray Auchincloss)接任臨時CEO,並於2024年1月正式被任命爲正式CEO。
但促使英國石油打造可再生能源巨頭的關鍵人物已經離場。
連續兩年(2023年和2024年)利潤下滑,再加上魯尼離職、英國石油股價持續跑輸同行,這些因素令市場重新審視英國石油的戰略方向及其獨立存在的前景。不僅殼牌,雪佛龍(CVX.N)和埃克森美孚石油(XOM.N)也被傳有意收購英國石油,甚至有報道稱阿聯酋國家石油公司(Adnoc)也盯上了其部分天然氣資產。
據稱,激進投資者Elliott Management於2024年2月增持英國石油股份。就在那時,奧金克洛斯公佈了英國石油戰略調整方案:加大油氣投資,降低對可再生能源的關注。但這一“轉向”並未打動投資者,自那以來英國石油股價已下跌15%。
今年4月,奧金克洛斯在接受CNBC採訪時回應收購傳聞稱:“我們是一家強大、獨立的公司。”
而殼牌CEO瓦埃爾·薩萬(Wael Sawan)6月對CNBC表示:“我們對併購的門檻非常高”,並強調公司目前更傾向於回購自家股票。
殼牌明確否認收購英國石油的報道,暫時爲這場潛在交易潑了一盆冷水。晨星(Morningstar)高級股票分析師艾倫·古德(Allen Good)也對殼牌是否應收購英國石油表示質疑。他對CNBC表示:
“除非英國石油估值極具吸引力,否則這樁交易對管理層來說可能不值得費這麼大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