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割肉”避戰:接受15%關稅、追加6000億對美投資
經過數月艱難談判,美國與歐盟最終達成協議,歐盟大部分輸美商品(包括汽車)將面臨15%關稅,成功避免了可能對全球經濟造成重創的貿易戰。
這項協議在特朗普原定加稅生效日前不到一週達成,德國總理默茨、意大利總理梅洛尼等多位歐洲領導人迅速予以肯定,稱其“具有可持續性”。
特朗普與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上週日在其蘇格蘭特倫伯裏高爾夫俱樂部宣佈協議,但未公佈完整細節或發佈書面文件。
“這是史上最大規模的協議,”特朗普表示。馮德萊恩則補充稱這將帶來“穩定性”與“可預見性”。
消息公佈後,歐元在悉尼早盤交易中兌十國集團貨幣全線上漲,兌美元現貨匯率上漲0.3%至1.1773,上週累計漲幅已達1%。
根據協議,歐盟輸美商品關稅將遠高於歐盟對美國商品的徵稅標準。馮德萊恩表示,此舉旨在重新平衡對美貿易順差。但這種不對等條款激怒了部分歐洲行業組織,德國主要遊說團體指責協議“向大西洋兩岸緊密依存的經濟體釋放致命信號”。
兩位領導人對協議關鍵條款的表述也存在分歧。特朗普稱15%關稅適用於“汽車及其他所有商品”,但不含藥品和金屬。“鋼鐵鋁材維持現狀,”他補充道,“藥品與本協議無關。”
而馮德萊恩在後續記者會上明確表示,15%稅率將覆蓋藥品、芯片和汽車,且不會疊加行業特別關稅。“金屬關稅將被削減,並實施配額制度,”她強調。
“製藥業適用15%稅率。至於美國總統未來對全球藥品貿易的決策,那屬於另一議題。”馮德萊恩表示,“整體稅率不容小覷,但這已是我們能爭取到的最佳結果。”
特朗普則透露,歐盟同意購買7500億美元美國能源產品,在現有基礎上追加6000億美元對美投資,向美國商品開放零關稅市場,並採購“大量”軍事裝備。馮德萊恩稱歐洲酒類關稅尚未確定,但將很快解決。
知情人士透露,歐盟承諾擴大對美投資,是製藥與半導體行業獲得15%稅率的關鍵。會晤前,歐盟預期其輸美藥品也將面臨15%關稅,這類商品曾是談判主要難點。
彭博經濟研究估算,若無此協議,美國平均實際關稅稅率將在8月1日從現行的13.5%升至近18%,新協議將該數字降至16%。
數月來,特朗普以縮減貿易逆差爲由,持續以高關稅威脅多國。這種不確定性令各國神經緊繃——5月他曾威脅對近所有歐盟商品徵收50%關稅,後降至30%,這種壓力反而加速了談判進程。雖然新協議意味著歐盟商品進入美國將面臨更高關稅,但避免了1.7萬億美元跨境貿易捲入戰火的全球性風險。
特朗普宣稱,協議目標是促進美國本土生產,擴大美企進入歐洲市場機會。馮德萊恩承認談判部分動機是重構貿易秩序,但強調這對雙方都有利。
“起點是貿易失衡,”她表示,“我們希望通過調整維持跨大西洋貿易,作爲全球前兩大經濟體,本該保持良好貿易流動。”
這份協議爲布魯塞爾與華盛頓之間持續數月的緊張穿梭外交畫上句號。本月初特朗普發出30%關稅威脅時,雙方已接近達成協議。歐盟曾準備對約1000億歐元(1170億美元)美國商品加稅——相當於美國對歐出口額三分之一——以應對談判破裂的最壞情況。
過去一週,歐美談判代表全力聚焦協議文本,馮德萊恩親赴特朗普高爾夫莊園會晤的決定,使僵局迎來戲劇性突破。據討論內容,鋼鋁進口將實施配額制:低於閾值適用較低稅率,超出部分仍維持50%稅率。歐盟還尋求對未來行業特別關稅設置上限。
歐盟數週來已表現出接受15%左右不對稱稅率的意願,以換取關鍵產業關稅豁免。特朗普政府目前對汽車徵收25%關稅,鋼鋁及銅產品稅率則達50%。印尼、菲律賓、日本等亞洲出口國已談判達成15%-20%對等稅率,歐盟將日本汽車15%關稅協議視爲可借鑑的突破。美國與瑞士、韓國等的談判仍在繼續。
特朗普表示“正與三四個國家磋商協議”,但對經濟規模較小或貿易關係次要的經濟體,將直接發函確定稅率。今年4月,特朗普曾宣佈對幾乎所有貿易伙伴加稅,宣稱要重振美國製造業、彌補減稅成本並糾正“損害美國工人”的經濟失衡,後在市場恐慌中暫緩實施。
這位美國總統數十年來對全球貿易體系的批評,尤其尖銳指向歐盟——他指控該組織成立初衷就是“算計”美國。事實上歐盟二戰後成立旨在維護歐洲大陸經濟穩定。特朗普還多次抨擊歐盟27國的非關稅壁壘,包括增值稅、數字服務稅以及安全環保法規等。
一位歐盟高級外交官透露,數週談判考驗了歐盟接受不對稱結果的意願,但這也爲繼續對話而非升級衝突提供了機會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