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盛警告:美國就業市場或與經濟增長脫鉤!
高盛(Goldman Sachs)警告美國經濟可能出現“就業增長脫鉤”的情況,即人工智能(AI)推動產出增加,但就業崗位並未隨之增長。
高盛的分析師寫道:“最近出現的溫和就業增長伴隨著強勁的中國生產總值(GDP)增長,在未來幾年內可能會在一定程度上成爲常態。”
他們補充說,這種趨勢很可能會持續下去,大部分潛在增長將來自於AI驅動的生產力提升。同時,人口和較低的移民水平對勞動力供應的貢獻將較爲有限。
分析師們寫道,勞動力市場疲軟的跡象已經開始顯現。他們指出,近幾個月來,醫療保健行業以外的就業增長已轉爲負值,並且企業管理團隊越來越注重利用AI來降低勞動力成本——這種轉變可能會長期對招聘產生壓力。
高盛的分析師承認,對技術取代工人的擔憂並非新鮮事。在過去十年中,人們越來越擔心新技術消除工作崗位的速度會快於其創造新崗位的速度。直到最近,這種顛覆性影響尚未在數據中清晰體現。
但這可能正在開始改變。
分析師們寫道:“就在過去幾年中,AI似乎確實正在損害那些最直接接觸的工人,例如年輕技術工人的就業前景。”他們補充說,即使目前更廣泛的影響仍然溫和,但在受AI影響最大的行業中,就業增長已經轉爲負值。
高盛的分析師寫道:“雖然我們對那些關於技術快速進步可能導致極高失業率的最大膽說法持懷疑態度,但一些過渡性摩擦是可能的。”他們將這種摩擦描述爲經濟適應新技術的正常組成部分。
他們寫道:“隨著產出和收入的增加,創新和更高的消費能力也將創造新的工作機會,從而抵消失業。”該銀行的研究顯示,過去幾波技術進步暫時提高了失業率,並迫使更多工人改變職業。
創新的類型也很重要:一些技術創造了就業機會,而另一些技術,例如許多AI工具,則取代了工作崗位。分析師警告說:“如果AI主要是勞動力替代型的,那麼它可能會給維持充分就業帶來更大的挑戰。”
高盛的分析師寫道,AI經濟的真正考驗可能要等到下一次經濟衰退纔會到來。“在過去的衰退中,從事常規工作的工人就業人數急劇下降——尤其是在生產力繁榮之後發生的衰退——而且之後並未恢復。”
分析師們將本世紀初的“無就業復甦”作爲一個恰當的例子。在2001年衰退之後,得益於技術驅動的生產力,美國的GDP迅速反彈,但由於企業利用經濟低迷時期裁員,總就業人數滯後了數年。
他們寫道:“對於這種現象的一個主要解釋是,企業利用衰退進行重組,並通過解僱生產力較低領域的工人來精簡勞動力。”他們補充說:“當衰退發生在生產力繁榮之後時,情況尤其如此,因爲這使得企業能夠積壓一些能力來削減勞動力成本,提高效率,而不會顯著損害其生產能力。”
失業率上升並非唯一的風險。AI還可能加深不平等,獎勵那些能夠利用新技術的工人,同時擠壓中層工作崗位。
分析師寫道,AI可能會“掏空”中等收入的白領職位,就像工廠自動化曾經取代熟練的藍領工人一樣。早期證據表明,在某些情況下,這項技術實際上可能對技能較低的工人更有幫助,而不是技能較高的工人。
他們寫道,所有這一切都有一個積極面:更快的生產力增長往往能抑制通脹。
這可能會給美聯儲降息留出空間,即使失業率有所上升,這與其在本世紀初復甦期間採取的方法類似。
高盛關於AI影響的最新報告發布之際,美國正面臨一系列不確定性,包括政府停擺導致官方就業數據的缺失、對特朗普總統任期內關稅的後續影響,以及AI帶來的巨大顛覆。
根據ADP數據,9月份私營部門減少了32000個工作崗位。
其他指標顯示,前景也並不樂觀。
勞動力分析公司Revelio Labs報告稱,職位空缺比一年前下降了17.2%。Challenger, Gray & Christmas發現,招聘計劃已降至大衰退以來的最低水平,前九個月宣佈的新招聘人數是自2009年以來最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