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聯儲驚天發現:隱祕大鱷美債持倉被低估1.4萬億!
美國財政部的關鍵數據大幅低估了在開曼羣島註冊和成立的對沖基金所持有的美國政府債務數量,也未能反映出它們對一種有爭議的槓桿交易的嚴重依賴,而這種交易多次讓監管機構感到擔憂。
在週三發佈的一份報告中,美聯儲的一個團隊發現,美國財政部的國際資本數據(TIC)似乎“嚴重”低估了這些對沖基金持有的美國國債數量,截至2024年底,低估金額約爲1.4萬億美元。此外,美聯儲團隊得出結論,TIC數據沒有捕捉到開曼羣島的對沖基金在所謂的基差交易中佔據的主導地位。
至少從2018年起,美國監管機構就定期對基差交易可能在市場低迷時期引發更廣泛金融不穩定的可能性表示擔憂。
基差交易利用槓桿來套取國債期貨和現貨之間的價格差異。它涉及同時買入國債現貨頭寸和賣出國債期貨頭寸,並通過在回購市場借款來爲交易提供資金以實現槓桿操作。
2020年3月,基差交易的平倉被認爲可能是導致國債市場不穩定的一個因素,而隨著對沖基金對槓桿的依賴增加,這種情況可能再次發生的風險在2023年引起了美聯儲理事會和財政部的審查。
TIC數據是關於資金流入和流出美國的主要數據來源。政策制定者、投資者和研究人員用它來了解跨境資金流動的驅動因素和影響,以及不同國家和投資者類型之間的資產配置情況。
根據美聯儲委員會首席經濟學家丹尼爾·巴斯(Daniel Barth)、副助理主任丹尼爾·貝爾特蘭(Daniel Beltran)、委員會資金流動部門主管瑪麗亞·佩羅澤克(Maria Perozek)等人撰寫的報告,對開曼羣島基金所持國債的嚴重低估,“對試圖分析跨境資金流動及其對美國經濟和金融市場影響的研究人員、政策制定者和其他數據用戶來說是一個主要障礙”。
作者估計,截至2024年底,開曼羣島對沖基金持有的國債證券達1.85萬億美元,自2022年以來增加了1萬億美元。
“我們的研究結果表明,開曼羣島的對沖基金越來越成爲美國國債的邊際外國買家,”他們表示。他們寫道,在考慮到大約1.4萬億美元的估計低估金額後,開曼羣島對沖基金“實際上是美國國債的最大外國持有者——其持有量遠遠超過目前排名前三的中國、日本和英國”。
與此同時,截至去年年底,美國財政部的TIC數據與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報告的數據之間的差距已擴大到近1.4萬億美元。根據美聯儲的報告,“關於開曼羣島所持國債的TIC數據似乎沒有捕捉到與基差交易活動相關的國債交易”,而這些交易可以在對沖基金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提交的文件中看到。
週四,投資者消化了對貿易緊張局勢、政府部分停擺以及銀行業不良貸款等一系列擔憂。美國政府債券上漲,推動2年期國債收益率降至近3.43%的三年低點,10年期美債收益率跌破4%。